梧州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梧州综保区)于2021年8月7日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批复面积为1.02平方公里。是广西第五个综合保税区,也是西江黄金水道上首个综合保税区和我市首个国家级功能园区。2022年10月10日已通过预验收,待国家验收后即可封关运营。
根据海关总署印发的《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办法(试行)》,综合保税区绩效评估指标涵盖了规模效益、质量效益、开发利用、辐射服务、业态创新等五类27项量化指标和8项辅助指标。绩效评估每年开展一次,对于设立5年及以上,且连续两年全国和分地区评估结果为C类且全国排名后5位的综保区,海关总署将按照有关规定启动综保区退出程序。在广西四家已运行的综保区中,南宁综保区、北海综保区以保税加工为主,主要产业类型为电子信息产业;凭祥综保区以保税物流为主,但主要优势在于依托友谊关口岸过境货物入区产生的,且绝大部分不在区内开展加工。钦州综保区产业多样,保税加工产业有电子信息、木材加工、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保税物流结合其本地产业基础,有石化等能源大宗贸易,同时开展平行车、红酒进口等。从2021年度绩效评估结果看,钦州整体规模指标并非最高,但年度绩效评估排名为全区第一。
梧州综保区封关在即,如何发挥好综保区功能优势,服务本地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梧州综保区自身的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是梧州综保区建成验收封关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促进梧州综保区建设,市政协调研组通过走访贵港、柳州、桂林、佛山、江门等周边地市保税区和相关企业,研究梧州综保区发展情况和方向,进行产业定位分析,提出相关意见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一、梧州综保区发展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梧州综保区位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内,临近粤桂两省区交界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由广西、广东两省区合作共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直接后方,两省区发展战略的对接点和叠加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拓展东盟市场的前沿区域,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区域梯度产业链的关键节点,有利于支撑梧州综保区打造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二是“物流通道”优势。梧州是广西少数同时具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城市之一。铁路方面,南广高铁线路每日经停梧州动车达130多趟。洛湛、柳广(在建)客货运线经停梧州;高速公路方面,“一环七射三连线”高速公路网络基本确立,其中有4条与广东高速公路网络相接,与广州、佛山、肇庆、柳州、玉林、贵港形成2小时物流圈,与深圳、南宁、桂林等形成3小时物流圈;水运方面,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生产性泊位达81个,3000吨级船舶直接沿西江干流通江达海,链接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广西内河港口第一位。经调研,比较桂林、柳州、贵港、玉林等地市货物到梧州港启运及到广州南沙或深圳盐田港启运的综合物流成本,根据目的地的不同,每个标准箱约节约1000-3000元人民币;航空方面,梧州西江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成都等航线,桂东南航空枢纽网络正在着力构建。梧州综保区距离广佛肇高速入口约2公里、与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李家庄码头隔江相望,距离梧州南站、梧州站、梧州西江机场均在40分钟车程内,交通物流优势显著。
三是“三区叠加”优势。自治区于2020年12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广西片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1年又相继出台了《促进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广西加快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梧州综保区享受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三区叠加”的政策优势,更有利于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开放型经济新平台。
四是产业特色优势。梧州是广西现代工业发源地,两广门户、百年商埠,工业基础良好,产业门类齐全,在食品医药、冶金机械、再生资源等行业拥有一批龙头企业。其中,人工宝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70%,胶原蛋白肠衣产量居世界第一、蜂蜜制品产量居亚洲第一、近海船舶和船舶机械出口量居广西第一,拥有广西最大的再生资源制品和钛白粉生产基地,有着中国钛白粉之都的美誉。梧州综保区依托梧州乃至桂东南、粤西北区域产业基础,在上游原材料进口加工、下游终端产品出口等开展相关业务具备优势。
二、梧州综保区产业发展定位
调研组结合梧州当前的物流条件、财政状况以及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分别对电子信息产业、汽车零部件维修再制造产业、食品产业以及宝石、金属、红酒、服装等产业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梧州综保区以服务本地产业发展为主、招商引资外来产业为辅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一)保税加工
梧州综保区保税加工类产业建议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汽车零部件维修再制造产业及粮油加工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一般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综保区不允许在区内居住人员,目前梧州综保区现建成标准厂房区域周边也缺乏可建设生活设施的地块,不适合入驻大型龙头电子信息项目。可利用综保区保税仓储或是“保税区一日游”业务,在区外通过加工贸易手册模式开展保税加工更具便利性和灵活性;汽车零部件维修再制造仅可在综保区内开展,且具备地方产业基础,可重点发展,同时进一步研究挖掘类似产业;粮食产业尤其是饲用粮食产业主要依托综保区“免配额”政策,虽具备优势且有一定量的需求,但需在符合海关的监管要求下开展,以粮油精深加工产业为重点,延伸梧州食品产业链解决缺乏产地原材料问题。
(二)保税物流
梧州综保区发展保税物流类业务虽暂时没有“区港联动”优势,但对于腹地区域如梧州、贵港、玉林、柳州、桂林等地,在大宗物流综合成本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可开展周边区域电子、金属、粮食、香料、肉类及其他货物的集货、分装、存储、转口等方面业务,服务产业发展。
(三)保税服务
梧州综保区保税服务业务建议依托汽车零部件维修再制造业务,重点开展检测维修、研发设计等保税服务。此外,在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方面,重点依托“梧州至香港”水路航线,引进有资源的合作方,通过联动梧州仓及香港海外仓,开展“1210”保税备货模式跨境电商。
三、梧州综保区发展存在问题
一是外向型物流方式单一,时效性低。目前梧州出口物流方式主要是水运,因是航运支线,出口还需要到香港港接驳大船,且船期不稳定,相较于广州、深圳等港口,时效性较低;铁路货运目前尚未接驳中欧班列,航空未开通国际线路。
二是区港分离,不能形成联动。梧州综保区与梧州港李家庄码头隔江相望,并且需要通过绕城高速连通,对于开展散货货物运输保税,不具备支撑性。
三是可选择产业有限。梧州综保区属于内陆综保区,且不靠近码头港区,不适合开展矿石、能源等要求大进大出的大宗商品贸易;物流网络不发达,小件物流费用较高,开展跨境电商尤其是1210模式跨境电商不具备优势;梧州综保区位于西江旁,不适合引进如化工、制药等排放要求高的污染型产业。相较于国内大部分综保区,梧州综保区可选择的产业相对有限。
四、意见建议
(一)营造环境,促进产业发展
一是尽快申报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保税维修再制造试点。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且全国目前暂未有一家试点获批,优先获批该试点,将有力支撑综保区加工贸易业务大幅增长。
二是搭建完善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经调研,梧州及周边地市因靠近广东,较多货物外流到广东开展国际贸易,外贸数据及口岸数据也同时外流。建议梧州综保区搭建集报关、物流、外汇、仓储、税务、金融等功能为一体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综合服务及通关便利化,将梧州及周边地市有需求的企业业务归集到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
三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各地新设综保区均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推动企业改变现有物流习惯及业务习惯,入驻或依托综保区发展。建议梧州在租金补贴、外贸进出口补贴及标箱补贴等方面出台相应扶持政策,结合外贸综合服务体系促使企业进入梧州综保区发展。
(二)练好内功,做好运营保障
一是给予综保区财政资金支持。梧州综保区与其他功能园区不同,其税收收入较少,且面积较小,基本难以通过税收收入及土地收入平衡其投入及运营支出。为支持梧州综保区起好步、开好头,建议参考国内其他综保区的做法,在梧州综保区封关运营后的三年,市财政每年给予梧州综保区不少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保障其基本运转。
二是完善综保区基础设施建设。梧州综保区目前建成及在建标准厂房均为电子信息类加工厂房,单体面积小、承载力低,不适合用作通用型保税仓库。建议尽快投资建设一批保税仓,类型应涵盖大宗货物普通仓、跨境商品保税仓、冷冻库等,既满足梧州综保区的发展需要,也是绩效评估“开发利用”指标的要求。
(三)用好政策,拓展综保区发展路径
一是用好RCEP规则。研究用好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探索与RCEP成员国开展“双国双园”合作,打造跨国产业链贸易链,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拓展国际市场;同时,加大日本、韩国等优势产品进口,做大跨境电子商务规模。
二是拓展梧州港口岸功能。积极申请设立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等功能,提高通关便利性,促进肉类进口加工产业发展。
(四)区港联动,提升综保区物流效率
一是申请西江南岸水域扩大开放,与综保区形成联动。短期内建议利用紫金村码头申请口岸临时开放,长期新建综保区配套码头,支撑综保区业务开展。
二是加强“航运线路培育”。市港务集团可与大型航运、国际物流公司协同构建一体化多式联运体系,有效畅通梧州至广州、香港、东盟的接力航线乃至到欧美的远洋航线,最终实现高效的“江海联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本文是2022年对口协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