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考察生态茶园建设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以及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关于广西千亿茶产业发展的部署,从梧州市政协近年来关于六堡茶的发展的调研协商活动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科技创新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广西茶“原种”选育改良
但凡“原种”都有地域性,这是有别于其他的优势所在。国内各大茶系无不把“原种”的选育改良作为产业安全的基础给予重视、推进研究。以六堡茶为例,黑茶家族普洱熟茶、安化黑茶和六堡茶,都是采用“渥堆发酵”工艺技术,如果失去了“原种”特有禀赋,就难免产品同质化。所以,在种源问题上,要高度重视原种选育改良,以保持广西茶的优势。由于茶树品种选育、推广的过程,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投入,如“名山白毫”的选育到推广销售花了14年,而我区“原种”选育繁育和改良工作相对较为滞后和薄弱,建议在自治区层面整合全区技术力量,加强广西茶“原种”的研究。如六堡茶方面,在梧州建设广西六堡茶科研基地,建立广西六堡茶良种繁育中心和工作站,加快推进“广西六堡茶‘八新双增’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开展六堡茶基础性研究,尤其是“原种”六堡茶在保健养生方面与其他黑茶的差异性研究,筑牢“原种”根基,擦亮原种品牌。
二、加快全产业智慧茶业建设
打造智慧茶业就是把茶园、加工、储存过程的有机化、生态化、机械化、清洁化等,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建立起茶业物联网和可追溯体系。智慧茶业是茶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满足供给侧不同需求的重要措施。建议自治区层面加强智慧茶业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支持扶持推进全区茶业数字化建设,加快茶园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查询换“码”等工作。
三、加强科技研发和应用推广
建议在梧州规划培育建立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邀请茶院士、茶博士为中心“站台”,与国家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开展六堡茶等广西茶大健康功效科研,加快形成市场化的科技产品,推动茶产业向大健康产业升级。支持扶持六堡茶“传统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清洁化、智能化研发。支持扶持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技改升级,多形式推进新工艺、新产品、新包装等标准化技术研究,开发茶类新产品、特色茶食品、茶饮品、茶旅游产品、保健品、化妆品、茶日化品、茶医药以及衍生产品,促进茶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延伸,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附加值。支持在梧州筹建国家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全面把好产品质量。建议在全区产茶区市、县、镇三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增加茶叶技术推广职能和编制,加强茶科技实施和推广应用力度。
四、统筹推进茶业标准化建设
建议借市场监管总局等16部门发布《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的机会,加快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推进茶产业从种植、加工到储存等各环节的标准研究,推动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的标准制订和申报。争取国家标准立项预审试点,加快广西茶标准化研究。加强专利意识,支持科技专利向标准转化。
五、实施人才支撑工程
加强茶产业本土人才的培养,支持自治区供销社利用好梧州茶厂、梧州商贸学校的办学基础,筹建广西茶业职业技术学院,纳入广西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期调整项目,并列入自治区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开展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培训。大力培育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遗传承人体系,加强中国制茶大师、广西茶叶大师、广西工匠制茶能手“三师”的培养。支持相关单位、企业和院校建设省级、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支持各市、县(市、区)开展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等相关职业(工种)培训,开展茶叶制作、审评、茶艺、新茶饮、品控等茶产业相关专项职业能力培训。
(本文是在2022年7月21日在自治区政协召开对口协商会上的口头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