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建言质量是议政的“命门”。梧州市政协的做法是:请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点题或出题,达到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通过自治区、市、县政协“三级”联合调研,有效拓展了建言空间。通过走上门“问”题,沉下去“研”题,蹲到点“督”题,提升提案质量。通过连通“源头”,使社情民意信息成为“绩优股”。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政协专门向市委书记、市长报送年度专题调研选题。“这是使政协更好地围绕党政所虑而谋。”市政协主席吴汉华说。近年来,市政协视建言质量为议政“命门”,切实提升履职质量,各类建言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唱响了“议政好声音”。
如把调研的选题、方法比作是“调研木桶”的两块桶板,哪一短板都会导致“容量”下降。2011年9月,刚上任政协主席的吴汉华知道,必须修补“短板”。市政协从选准题入手,请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点题或出题,达到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调研方法上,吴汉华认为,委员“大兵团”视察,有利于多维度发现问题,而专家、学者型委员的“小分队”调研考察,则有利于把问题研究引向深入。因此,市政协去年把调研与视察、考察结合起来,或争取联合上、下两级政协共同调研,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去年的“城市矿产发展”课题,通过自治区、市、县政协“三级”联合调研,不仅使建言质量得到提升,还得到自治区政协领导的积极推动,有效拓展了建言空间。去年,市政协的6篇调研报告均得到采纳和落实。今年市政协还将就基层卫生院建设课题再度争取联合调研。
“如何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一次事关人口管理的提案工作调研,给了吴汉华启示和思路——提案必须以支持和促进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思路催生该市政协问、研、督“三位一体”新举措:走上门“问”题,沉下去“研”题,蹲到点“督”题。去年,市政协12次提案调研会、座谈会,37次界别委员调研视察,39次情况通报会,对此作出生动诠释。民进梧州市委副主委张保泰对“督”题深有体会。他原准备在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提案《推动粤剧产业发展,完善城市非物质文化体系》,因“督”题发现仍有可完善之处,便延至去年初的政协全会提交,该提案后被立为重点提案。市政府也于去年11月举办了首届粤剧节,落实提案。“去年仅有的3件提案,质量都很高,我们办理的精力更专注、资源也更集中。”历年办案大户,市住建委规划科科长黄坚的话也印证了新举措带来的新成效。
社情民意信息的“源头”在社区、在民心。只有连通这“源头”,社情民意信息才有价值。市政协的倡议,成了全体委员的共识。委员们纷纷行动,走社区、进农村、设微博……去年7月,市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曾强在微博上得知,群众对即将搬迁的梧州一中校园内的古树去留特别关注,他便来到学校及群众中听心声、问建议,并上报《关于妥善处置原一中校园内古树的建议》的信息,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对此,曾强委员说,“把古树保护好,是群众的愿望;有关部门采纳建议,其实也是保护城市的历史。”
连通“源头”,“活水”自来,市政协的社情民意信息便成了“绩优股”。去年11月18日,市委书记刘志勇在审阅市政协的社情民意信息后,在第7期《社情民意月报》上写下“分送有关部门解决,并加强与政协的沟通,及时了解社情民意,为百姓多办实事好事”的要求。据了解,《建议改造扩建民主路小学》、《通过微电影形式大力对外宣传推介梧州》等一批信息建言,也在市领导的批示和督办下,一一得到落实。
(刊于《人民政协报》2013年4月16日二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