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梧州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 党派工商联简介
  • 专题报道
  • 文史资料
  • 理论研究
  • 媒体报道
  • 规章制度
  • 政协知识
为绿城水都建言 为美丽梧州献策
梧州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侧记
作者: 李彩英日期: 2013-03-08来源: 本站 打印

初春的梧州,生机盎然。在2月19日-21日召开的梧州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来自29个界别的政协委员,围绕建设绿城水都美丽梧州,通过大会发言、分组讨论、提交提案等形式,为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建诤言、献良策。

让城市更生态

“强化绿色生态理念,大力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建设和环境保护,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打造粤港澳生态后花园”,去年12月,梧州市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引起了委员们的热议。在讨论中,委员们认为,推进美丽梧州建设,必须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梁华、卢亦军等委员建议,要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循环产业、绿色经济,着力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同时调整优化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布局,加快完善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城市绿化废弃物循环利用,实现绿化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让梧州变得更加美丽。

如何进一步树立绿城水都的城市品牌,让“山清水秀生态美”逐渐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市政协联谊委提交提案认为,要重视生态系统建设,深入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加强城市立体绿化和植物园的建设,高档次建设,高质量管理,出精品,出亮点,突出“水”的灵气,彰显“绿”的生气,提升城市绿化内涵及文化品位,让市民享受青山绿水,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

让城市更宜居

推进美丽梧州建设,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必不可少,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最终是为了让群众得实惠和方便,让城市更加宜居。去年,梧州市红岭新区建设加快推进,18条市政道路贯通,新区面积拓展近10平方公里。“三冲”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累计投入超过11亿元。这些成绩表明梧州市的居住环境日益提升,但是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也困扰着市民群众。胡伟、陈曦、梁光全、张剑松等委员认为,要科学合理规划道路,完善城市道路建设路网;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一些公交线路的班次,适当延长一些线路和营运时间,减轻交通压力。要加强停车场建设,合理规划机动车临时停车线,减少机动车乱停放现象;抓好非法营运车辆的治理,让交通更顺畅,市民出行更方便。

当前,梧州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加速,如何在保证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住进新居的同时,让他们住有所居变得住也宜居。市政协参加单位市侨联提出,在规划时把保障性住房作为小区来建设,安排在生活设施相对完善的城区和穿插各生活小区中,让市民更满意。

让城市更宜业

创业就业环境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促进社会和谐,也是推进美丽梧州建设的关键。近年来,梧州市坚定不移实施“东向”战略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上升为两省(区)发展战略,梧肇战略合作24个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计划积极推进,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为广大能人志士施展才干创造了良好创业平台。另外,随着“安居乐业”工程的深入实施,梧州新增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大幅提升,折射出梧州市创业就业环境不断优化。如何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氛围,梁菲等委员建议,梧州市应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雁行阵势”梯次布局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千亿元、百亿元产业,加快培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深入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要把“推动创业,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出台配套政策,营造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服务。让城市更宜业,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梧州工业发展提速的同时,开始出现工业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苗头,针对梧州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韦宁、曾坚委员说,应有效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采取“培养、转移、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破解工业企业招工难问题,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梧州市“五园八区”企业群的人力资源库,并形成良性循环。

(刊于《广西政协报》2013年3月7日二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