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篇专题调研报告,均获市党政主要领导批示。市委书记刘志勇要求对政协调研后提出的21条意见建议进行督办,市长王凯要求认真研究落实或提炼形成2013年政府产业发展的具体项目或实事。2012年,市政协专题调研工作取得了全面“丰收”,实现了新一届政协专题调研工作“开门红”。透过六个专题调研,不难发现如下几个特点。
调研选题:体现前瞻性,突出对策性
专题调研选题是调研建言取得成效的基础和关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对调研选题作出了要求,“人民政协要选择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开展咨询论证,提出意见和建议。”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如何选题、选准题?市政协主席吴汉华认为:作为市一级政协组织,专题调研选题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既要体现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更应把研究重点放在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实施前、实施中的对策性研究,在操作层面上为重大决策部署的推进落实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因此,市政协着力探索与党委政府互动方法,在选题上做“准”字文章,形成了“专委会协商提出,主席会议协商确定,报请书记、市长点题或出题”的选题机制,即由各专门委员会与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协商,按1:2的比例提出选题,再由主席会议协商初定,报请市委书记、市长圈点或出题,主席会议据此再协商,把选题落实到各专门委员会组织调研。
今年市政协提出的10个选题,6个选题与梧州谋划或正在推进的产业相关,4个选题则是该市谋划或正在实施的社会管理工作。这些选题,6题获圈点,其中4题为书记市长同时圈点。落实到具体调研的6个课题,分别是循环经济发展,扶小壮微,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社区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和政策探讨。这些课题,其中4题是书记市长共同圈点,2题为书记或市长点题或出题。可见,市政协的调研选题,既体现了“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要求,又突出了“对策性”的取向,真正做到想党政所急,谋党政所虑,在选题之始便得到了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的共鸣,为调研建言奠定了良好的课题基础。
调研方式:体现创新性,彰显实效性
如何组织调研?市政协一方面把调研与视察、考察结合起来,先组织委员“大兵团”视察,借助委员的集体智慧,从各自关注的角度和层面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再组织专家、学者、术业专攻型委员组成精干高效的调研“小分队”,用全局的眼光对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去粗取精,选准关键点。然后,充分运用问卷抽样、视察考察、走访座谈等多种调查方法,全面准确掌握实情,透彻研究分析对策。另一方面,根据选题涉及到不同政策层面,灵活选择组织调研。如,在组织循环经济发展课题调研前,充分考虑材料收集、政策研究、经验借鉴、观点提升、成果转化等,争取自治区政协相关领导及相关专委会的支持,联合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所在地政协一起,开展“三级”政协联合调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治区政协李彬副主席对此调研报告批示“由自治区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梧州市政协共同提交”,向国家建议部分,一是建议“由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推动”,二是“由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
市政协以务实创新态度,首次把调研与视察、考察结合起来,组织实施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协组织联合调研,不仅克服了以往重点调研委员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调动了委员的积极性、激发了委员的聪明才智,发挥了整体优势,同时,也考验了政协组织的执行力、协同力、创新力。“三级”政协联合调研,实现了各有关方面资源的协调配合、优势互补,突破了以往履职建言的局限性,拓展了履职空间,为市一级政协组织“唱主角”的“整体协调、上下联动、优势互补、成果共享”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这都是政协工作创新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政协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的必由之路。
调研建言:有针对性,更有可操作性
调研报告是调研成果的最终体现,其研究深度和写作水平,直接影响建言质量的高低。市政协今年的六篇调研报告均获市党政主要领导批示,如“请创微办、工信委研究,认真落实报告中所提建议,加大我市壮小扶微工程建设力度”。“请创园办、市政局牵头,落实报告所提建议,有的可以做好具体项目落实,有的可以作为部门责任加以实施”。“请文新局、旅游局班子认真研究此报告,将所提建议和指出的问题进行提炼,形成我市明年(2013年)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具体项目或实事”。“此报告请健铭副市长组织发改、工信委、财政、环保局和再生园管委会研究……研究时邀请该报告的起草人员参加”。透过这些批示,我们可管窥这些报告的共同点就是在党委政府看来,建议是有价值的。
“提高议政建言质量,突出社会服务成效”,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全国政协迎新年茶话会对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提出的要求。今年8月,在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贾庆林主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民政协发挥作用、体现价值,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市一级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的目的,就是要为党委政府“在操作层面上为重大决策部署的推进落实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这也是政协专题调研的作用和生命所在,如果建议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调研报告便失去了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突出社会服务成效”便无从谈起。市政协正是抓住了“提高议政建言质量”这根本性的要求,采用“主席领衔、专家学者集体研讨、专长者主笔”的调研报告撰写方法,以及对调研报告进行评优表彰等,激发调研组成员的集体智慧,扎实提高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提高建言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才有了今天六篇调研报告“全面开花结果”的喜人成绩。
如果把调研选题、调研组织、调研建言比作是组成“调研木桶”的三块桶板,那么,木桶的容量就是调研建言的质量,任何一桶板出现短板,都会导致“调研木桶”的“质量容量”下降,从梧州市政协的成功实践看,补齐“调研木桶”短板,甚至是不断延长“调研木桶”的桶板,以增加“调研木桶”容量,确是提高调研建言质量的法宝。
(刊于《梧州日报》2012年12月21日一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