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梧州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 党派工商联简介
  • 专题报道
  • 文史资料
  • 理论研究
  • 媒体报道
  • 规章制度
  • 政协知识
商埠潮头再逐波
市政协助力西江上游经济带龙头建设纪实
作者: 良 子日期: 2013-01-19来源: 本站 打印

“加快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与广东实现交通全面对接,加快成为西江上游经济带龙头”,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我市的要求,是市委、市政府所想所谋。今年以来,市政协坚持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向、同行,以务实的态度,助力西江上游经济带龙头建设。

主动履职,在粤桂合作中竭智

“深入实施‘东向’战略,全方位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交通、项目等对接合作,全面落实梧肇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这是我市继去年在《“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范围内,与肇庆市正式签署了《关于共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框架协议》后,向先进生产力靠拢、推进粤桂合作的总部署。

然而,在全国没有经验可借鉴的前提下,要突破省级行政区建立统一管理的园区,政策层面的支持尤为重要和关键。必须努力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层面的支持。年初,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吴汉华主席组织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助推工作。一方面,通过组团赴肇庆市为粤桂特别试验区建设呼吁进行交流,组织撰写提案,由驻梧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全国政协;另一方面, 组织驻梧自治区政协委员在自治区政协层面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建言和呼吁。

全国政协对提案《加快发展西江经济带、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予以立案并交国家发改委办理。自治区政协对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建言给予了高度重视,于今年6月15~16日,由陈际瓦主席率常委视察团来梧开展视察,建议自治区向国务院争取,同意设立两省区直管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从国家层面给予先行先试、优先发展政策支持,重点发展、率先发展,使其成为东西部合作的先行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的试验区、西江经济带发展新的增长极。

粤桂合作,梧州要先行一步。市政协“走在前、跟得紧!”市委书记刘志勇对政协工作充分给予了肯定。

选准议题,在产业发展中尽力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打造西江经济带上游龙头,必须打造龙头产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强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以项目攻坚年、服务企业年、园区建设(招商)年“三年”活动大力推进“雁行阵势”产业发展布局。

“要围绕‘强产业’选题调研,在操作层面上,突出对策性研究,为目标任务措施化出点子,为解决问题困难献有用之言,建实用之策。”吴汉华主席对政协专题调研提出了要求。

“城市矿产”是我市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千亿产业园区,要推进园区的健康发展,既要争取国家及自治区在土地、税收、金融、通关、回收体系建设及产业布局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也要在本市层面,从管理体制、潜力挖掘、利用率提高、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研究,因此,市政协在调研之初就从成果转化的角度考虑,主动争取到自治区政协有关领导和相关专委会的支持,联合园区所在地苍梧县政协,共同开展“三级政协”联合大调研活动,最终形成了《建设国家示范基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自治区政协有关领导就该报告在自治区层面的建议作出了批示。

建设龙头,还必须打造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根据市委“要建设与北海滨海游、桂林山水游‘三足鼎立’的休闲旅游”的要求,经过三个月的密集调研,市政协提出了以古苍梧文化、钱监文化、骑楼文化、商埠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主线,串联“小而散”的景点,打造“苍海休闲度假旅游区、元丰监遗址文化公园旅游区、历史文化街区”三个龙头景区的构想。

农业产业化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引擎。今年6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政协提出了《借鉴“他山”模式,推动渔业发展》的建议,呼吁尽快制订梧州现代渔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设“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养殖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实施养殖申请制度,设立开放性水面网箱规模养殖的准入条件限制;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能力建设等。

产业兴,则城市兴。市政协促进产业发展的一个个建言,得起了党委、政府的重视,市委书记刘志勇要求对政协提出的21条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进行督办,对建设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基地)作出批示。市长王凯对三个有关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作批示,要求认真研究落实或提炼形成2013年政府产业发展的具体项目或实事。市政府还发文各县(市、区)政府及政府各部门,要求切实加强江河网箱养殖管理工作。

瞄准热点,在“安居乐业”中建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居为民生之基。为推进我市“十二五”期末100万人大城市的建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安居乐业”工程,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吸引人口在城市安居。政协也把目光瞄准“安居乐业”,广调查、深研究,提交了各类建言20多条,助力“安居乐业”工程建设,一些建议与党委政府形成了“同频共振”。

8月24日,市政协常委视察团在视察各类保障房建设,视察市人力资源市场、大学生微企创业园后,提出了加快推进“安居乐业”工作建设的8条意见,建议要坚持统一规划、配套建设的原则,同步推进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在充分考虑就业、就医、就学、出行等需要的前提下,实行分散配建和集中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将改善城中村居民住宅条件与公租房建设结合起来。为促进这些意见建议的落实,进一步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安置房、限价房等建设,9月20日,市政协十一届六次常委会专门听取了“安居乐业”工程情况汇报,围绕“安居乐业”工程协商议政,促进了知情明政,促进了建言转化。

为促进我市“壮小扶微”工程的深入开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政协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建议在执行“雁行阵势”梯次发展的战略部署中,实施帮扶发展,以“领头雁”、“大雁”带动“小雁”发展,让小、微企业在发展配套产品、下游产品中成长;创新融资方式,推出产品抵押、企业互保等,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工业园区留出相应的空间,作为小微企业创业园区;抓实存量,在存量中扶持有成长性的企业成长等。这些意见建议与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引起共鸣,市长王凯对市政协“壮小扶微”的建议作批示,要求认真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