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县以打造"西江经济带新兴工业化城市"为目标,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发展工业经济,推动了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藤县政协本着为党委分忧,为政府献策,为人民解难,同时提高委员的履职能力与责任担当,相继建设了多个委员联络站,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助推了藤县的工业化建设进程,使藤县不断向"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强县"的目标迈进。
一、藤县2035远景规划简介
藤县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珠江—西江经济带现代化产业强县,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机遇
(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藤县原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县,工业滞后,经济增长速度慢,人民增收缓慢,财政经济穷困。工业化建设不但促进了财税的增长,而且增加了许多就业岗位,促进消费。
(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工业化建设提高了藤县的经济,提高了藤县人民的国家意识形态,使社会更加稳定与和谐。另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使县委与县政府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与能力投入到经济生产当中。
(三)有益于乡村振兴。藤县工业化建设使藤县经济提高,提高了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倒逼了乡村振兴,使藤县有更多的财力投入乡村建设,各村群众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与能力投身到乡村建设。
三、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挑战
(一)"十四五"任务艰巨。为了达成2035远景目标,"十四五"期间必须坚持"东融"战略与"工业强县"理念,加强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经济发展达到新台阶。
(二)解决好征地拆迁问题。工业化建设需要工业用地,需要向农民征地。部分农民思想守旧,总舍不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怕征收后子孙后代没粮吃,留恋故土,不愿意舍弃原来的住址到更舒适的环境生活。也有部分农民贪小便宜,总想在征地过程多要。因此,在历年的征地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配合、阻挠、抢种、抢建等不文明行为,造成不和谐因素。
(三)解决好群众的环境担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部分群众特别是年纪大的群众由于接受教育不多,思想守旧狭隘,总认为有能源消耗就会有排放,有排放就会有污染。不希望工业建设在自己的身边,为此不支持当地工业化建设。殊不知,县委、县政府一直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所有引进的企业环评肯定达到,甚至高于国家标准。
四、化解工业化建设挑战的思路
(一)做好"择"商"选"资。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思想清晰,任务明确,"以人民为中心"。当前,藤县的工业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上升到一个新台阶。为此,需要转变观念,从"招商引资"升华到"择商选资",多渠道宣传推介,提高入县标准,努力"择"进高科技、绿色环保的大企业,强企业。确保进驻后可以生存发展。
(二)统一县内思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统一县内领导干部与群众的思想,使每个人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统一在同一战线,减小工业化建设的阻力,增大工业化建设的动力。
五、藤县政协委员联络站建设概况
藤县政协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中央、自治区党委、梧州市委、藤县县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在县内分别设立了金鸡、津北、太平、杉木冲、工业园区、陶瓷园区6个委员联络站,在广东设立广州、珠海2个委员联络站,负责联络和服务相应委员。带领各委员认真履职,做好各项协商,凝聚县内外共识,助推藤县工业化建设。
六、藤县政协委员联络站建设的意义
(一)让委员拥有家的感觉。以前政协是以界别进行协商,由于界别内的委员来自不同地方,界别也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平时沟通主要通过"群"线上沟通。委员联络站以地域为单位设立,就近联络与服务委员,让委员有家的感觉,随时可以回"家"看看,实现线下沟通。增加了委员们的沟通通道,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二)让群众更好地认识政协。以前政协由于没有乡镇级组织,许多农民群众不认识,分不清"政府"与"政协",互相混淆。藤县政协委员联络站设立在乡镇,设立在群众身边,让群众更好地认识政协。
七、藤县政协委员联络站对工业化建设的作用
(一)架起了政府与群众联系的"连心桥"。工业化建设肯定会涉及到征地与拆迁等群众问题,委员联络站的设立,不但服务了委员,而且服务了群众。当群众有疑问或想了解相关政策、有诉求时比较方便向委员联络站反映,以便可以通过委员及时向政府反映。这样"既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
(二)助推了基层的治理。政协拥有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委员联络站设立在基层,无疑对基层多了一个监督机构,助推了基层治理,营造出良好的"择"商"选"资氛围。同时,对已有的工业化建设也可以做好服务与监管的监督。做好县委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三)增强了委员的责任与担当。委员联络站在县政协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本站委员召开会议、开展理论学习及其他履职活动;向县政协汇报相关工作,反映委员在生产生活及履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委员们多了一个引领、监督与组织机构,增强了委员的责任与担当,有信心、有能力、有责任、有义务把藤县的工业化建设工作做好。
(四)排除了群众对工业化建设的后顾之忧。工业化建设中征地与拆迁存在阻力的原因主要是群众有后顾之忧,一怕子孙后代吃住存在问题,二怕环境受到影响。政协委员在当地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与信服力,设立委员联络站,让当地委员可以有机会聚在一起,商议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如何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群众清楚地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各政党的共同目标",党和政府不会不考虑他们的子孙后代的吃住,也不会为了经济不顾环境。及时将政府的意图与决策告之群众,做到"有事好商量",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代表群众向有关职能部门做出反映与沟通,做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争取得到全体群众的支持,"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县政府分担部分压力。
(五)加强了政协自身的建设。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蓝天立曾在会上说过:"着力解决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和人员力量薄弱问题等\两个薄弱\问题,不断提高市县政协工作水平。"委员联络站的设立,坚持了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增强了政协的基层组织,不但让各委员可以安心做好本职工作,也能用心做好政协的履职工作,解决了"两个薄弱"问题,突显了藤县政协的特色,提升了藤县政协的协商质量与水平,更有能力服务藤县的工业化建设。
(六)讲好藤县故事。藤县政协本地6个委员联络站同心协力向身边群众讲好中国故事及藤县故事,让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初心与使命,了解藤县发展的风风雨雨,更加认识党、信任党、拥护党,支持县委的决策与部署。广东2个联络站则共同努力向外商讲好藤县故事,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了解藤县的优势与决策,自愿来藤县投资兴业。藤县政协利用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助力藤县工业化建设。
(七)为工业化建设收集了许多有利的社情民意。委员联络站以地域为单位设立,委员们相对比较了解本地情况,也认识许多身边的群众,了解情况方便透彻,收集了许多社情心意,供县委与县政府决策参考。
(八)为工化化建设提供了高质量的提案。提案作为"委员作业",需要委员们用心用功去做好,更需要有高水平老师的"指导"。委员联络站根据工作实际情况,结合各位委员的工作特点组织好理论学习、调研视察、考察学习、专题协商,文化科技培训、联络交流、民情风俗调研等活动指导委员们写好提案,提高提案质量,提交了许多高质量的工业化建设提案。
(作者为藤县政协第十届委员、塘步镇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