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梧州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理论研究
  • 党派工商联简介
  • 专题报道
  • 文史资料
  • 理论研究
  • 媒体报道
  • 规章制度
  • 政协知识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小区统战工作的思考
作者: 黄后杰日期: 2021-09-20来源: 本站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也明确:"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末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了60.6%,城镇化率超过60%。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


    特别是小区作为城镇人口聚居的主要模式,小区居民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特别是来自农村,他们脱离了原来世代居住的农村,更需要在各方面对他们进行宣传、引导。同时,小区也聚集了许多层次高、社会联系广、有专业特长的统战成员,成为新时期开展社区统战工作尤其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重点区域,所以加强小区统战工作不但尤为重要,而且十分迫切。


一、小区统战的重要性


    小区,是指在城镇一定区域内、具有相对独立居住环境的大片居民住宅,同时是配有成套的生活服务设施,如商业网点、学校(幼儿园)等。可以说,城镇的小区就好比农村的自然村屯一样,是城镇人员居住生活的聚集地。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人与人之间生活交往需求强烈,加上现在网络世界的隔阂,更需要加强对小区居民开展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引导,所以加强小区的统战工作,特别重要。


(一)小区统战工作能有效维护社会稳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务工、定居,城镇人口激增,已经超越了农村人口。居住农村,主要依赖于土地,人员比较固定,世代相传,村民间相互熟悉且交流频繁,除了受道德、法律约束外,村规民约对村民约束也非常大,农村社会结构和关系比较稳定。而居住在小区的人们多数是因为个人发展需要和进城务工等原因到城市生活,相互间很少认识,通常是对门不认识、"老死不相往来",对小区认同感不强,除了受法律、道德约束外,没有其他强有力的约束。小区居民来自不同的地方、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远不如农村居住人员那么稳固、相互间没有约束,思想文化差异大,产生矛盾不容易沟通、化解。加上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一些矛盾和问题在小区易发、多发、爆发,这使得小区维稳任务很重。统战工作具有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凝聚力量的优势,有利于将各种利益主体团结起来,凝心聚力,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有效实现社会稳定。


(二)小区统战工作能有效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城镇人口占我国人口比例已超60%,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向城镇聚集,统战的重点对象绝大部分生活在小区,加上小区人员众多、关系复杂、流动变化大的特点,从而成为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域,加强小区的统战工作十分重要。只有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广泛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小区居民,才能进一步密切党与他们的联系,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三)小区统战工作能有效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必然首先在城镇得到实现,必须要通过居住着大部分人的小区才能真正实现。而小区统战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密切相关,小区统战工作通过凝聚人心、增进团结、维护稳定,发挥最大化的管理效能,协调各方利益主体,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小区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对小区统战工作不够重视。目前,我们存在着重统战对象轻统战区域的现象,重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引领而轻文化方面的引导,特别是对小区统战工作不够重视,在小区开展统战工作少,小区统战氛围不浓,影响范围小、影响力弱,大部分小区居民甚至不知道统战工作。


(二)服务小区的统战队伍不够强。现在,城市街道办、社区部分有兼职统战工作的人员,对应小区的统战联络人员基本没有,有的也是名义上安排,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到小区开展过统战工作。


(三)小区党员引领作用不够明显。在我国,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至关重要。在工作单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表现得很突出,但在居住的小区,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并没有得到很明显的体现。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党的领导,以党建引领小区统战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④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党和人民的坚强团结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根本保证。所以,做好小区统战工作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必须紧紧依靠党委核心作用和党员模范先锋作用推动小区统战工作向前发展。


    在这方面,武汉"百步亭经验"获得了成功,2003年,四部委(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建设部、文化部)联合发文向全国推广百步亭社区管理经验。百步亭实践经验表明:党建+统战有利于提高基层统战水平,有利于化解基层矛盾。"⑤     做好小区统战工作,根本上就是要增强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小区统战工作,第一就是要成立和发展小区党组织。发展和团结小区内党员,在小区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党员要在小区公开亮身份,设立小区党员一览表、先锋模范岗。通过党的组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小区各方面向好发展。第二要推行由党委主要领导牵头的小区统战工作协调机制。把小区统战工作纳入党委日常工作,整合统战与其他部门的资源,建立起资源共亨、相互配合的联动机制。第三就要建立党委牵头的督查问责制度,构建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统战工作格局。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小区统战队伍建设


小区统战工作做得好不好,首先要看有没有人干。要根据新时代新要求,进一步优化配置基层统战组织结构,按照"因事设职、因职定岗"的原则,合理安排统战工作人员编制,做到有机构管事,有人员办事,确保每个小区有统战联络员。要在小区内建立"党支部""党外人士之家",对于非公经济人士、宗教人士比较多的小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切实夯实统战工作基层组织基础。同时建立统战成员帮扶群众爱心平台,设置党风廉政监督岗、社会治安信息岗、校外教育辅导岗、邻里纠纷信息岗、时事政策宣传岗和助残志愿者服务岗等义务奉献岗位。并且大力发动小区统战成员组织开展和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


 (三)加强学习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一是要建立小区统战干部综合评价机制,把小区统战工作纳入干部考察内容,真正把"有没有统战观念、懂不懂统战政策、会不会做统战工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的重要依据,增强党政领导干部做好统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建立小区统战代表人士培养推荐机制,真正把那些与党同心同德、政治思想好、群众基础强和社会知名度高的小区各界代表人士培养成统战代表人士,增强统战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三是要在小区内健全党外干部选拔机制、政协委员和非党人大代表的提名推荐机制,使统战部门在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上发挥更大作用。


 (四)创新工作方法,抓好统战平台建设


 一是探索小区"统战+互联网"工作思路,深入研究和探索开展网络统战工作,更加注重运用新媒体、自媒体平台,把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打造小区统战工作新媒体移动端咨询发布平台。二是探索小区"统战+平台"工作模式,搭建好非公经济人士投身经济社会发展、海外人士参与地方经济、党外知识分子献计经济社会发展和进行主流文化宣传建设、民族宗教界人士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等平台,创新加强联系、思想引导、联谊交友的平台载体,构建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校地统战联盟、党派之家、新阶层创业之家和小区商业委员会等,使每一个统战对象都有献计献策和参与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机会。三是探索小区"社工+义工"模式,引导统一战线人员积极参与。对小区统战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建立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建立民主党派成员、个体工商经济和党外知识分子活动小组,挑选联络员,充分凝聚小区力量和智慧,引导他们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五)加强服务引导,打开小区统战新局面


    一是要加强小区服务阵地建设。与小区业委会、物业协商,安排地方作为小区统战办公场所,积极组织和引导小区设立统战活动室、室内外健身场所,形成以医疗卫生、法律咨询、家政维修、租赁中介等为重点的多个统战服务项目,实现在小区拥有强有力的统战阵地。二是要关心统战人员的特殊困难。对统战对象生活中遇到的意外的、重大的、特殊性的困难,小区统战工作人员做到引领大家有难必帮、有困必解。平时也注重做好因病困难多帮助慰问、帮助调解家庭纠纷等,从小事做起,急人之所急,让小区居民对统战工作有好感,自觉主动融入统战当中。 三是要引导统战人员关心关注小区。在小区大力倡导"我爱我家""维护共同的生活环境"等,积极引导每一位小区居民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小区的建设和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①十九大报告.[N]人民日报,2017.

②《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二条[M]2015.

③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人民政协报,2015.

④十九大报告.[N]人民日报,2017.

⑤张志雄《党建+统战:基层统战工作的路径选择》统战理论和实践[J].2019年08月(第4期)

 


(作者为民盟梧州市委会宣传科副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