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梧州市政协2021年专题调研工作方案》,市政协组织调研组围绕“全面深入大力推进梧州大健康产业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重要目的地”议题开展专题调研。2021年4—8月,调研组先后赴四川省攀枝花市、雅安市,广西来宾市、河池市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深入到大健康基地、特色小镇、乡村、企业等实地调研,到市内相关企业和地方调研大健康产业发展情况,召开了4场座谈会。结合梧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做大数字经济、文旅康养等主导产业”、“打造岭南文化集聚区、大湾区康养目的地”的目标和要求,调研组广泛征求和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本建议。
一、梧州大健康产业发展优势
一是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梧州位于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的交汇地带,是西部地区最靠近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独特的岭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75.2%,位居广西各地市首位,已建成和尚待开放的文旅康养资源丰富。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在全国排列前茅。优质有机食品种类丰富,全市可用于健康养生中医药药材有1300多种,全市4个县(市)均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
二是大健康养老产业初成体系。已初步形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支撑、机构为补充、医养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三是良好的医疗服务业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创建有2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培育有2个中药材示范基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日臻完善,全市42家养老机构均就近与三甲医院签订了《医养服务合作协议书》。
四是一批大健康食品、医药和文化旅游品牌产业发展前景看好。六堡茶产业品牌、甜蜜家特色蜂产业品牌、恒大健康城及启迪鸿星合景冰雪文体小镇“大健康+旅游”等产业品牌效应凸显。
二、梧州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大健康规划和机制不够完善。我市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指挥部成立时间短,人员少,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配套政策跟不上、土地供给不足、医养融合度不高、康养人才及用房不足。三是文旅康养、中医药医养、茶旅文体康养、农旅生态康养和康养特色小镇深度融合体系尚未建立,须加大力度推进;四是尚未有大品牌、大企业、高层次、大规模康养基地建设,缺乏5A级旅游景区和高级酒店;五是吸引外地资金参与本地康养事业开发建设不足,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养老“候鸟”到本地康养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三、梧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打造岭南特色文化名城,促进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发展
1.深化提升独具岭南特色的梧州历史文化名城名片内涵。加快梧州“三总府”文化旅游博览区建设,规划建设岭南文化博物馆、文化民俗生活体验区等,构建市属文旅康养聚集区。在继续深化提升已有的骑楼城等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增设梧州龙母文化博物馆、工商文化博物馆、宗教文化博物馆、元丰监遗址博物馆等。
2.打造桂东南红色文化旅游胜地和梧州特色文旅节庆品牌。一是整合提升红色旅游资源,利用好全市43处重要红色基地和广西党史上的18个“第一”等红色资源,打造精品展陈和旅游路线,促进红色文化与旅游康养深度融合。二是打造梧州宝石节、六堡茶文化,精心策划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广西(梧州)粤剧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把它们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特色文旅节庆品牌。
3.打造苍海新区大健康文化旅游目的地集聚区。重点打造苍海国家湿地公园,统筹推进恒大健康城、启迪鸿星合景冰雪文体小镇、李济深故里田园综合体、广信森林公园—梧州军事体育文化园户外运动旅游区等大健康文化旅游项目,以体育培训、竞赛表演、休闲运动等方式,大力发展冰雪运动、水上运动的参赛、观赛、体验旅游,推进健康医疗、休闲运动等产业深度融合和发展。
(二)挖掘中医特色服务,建设中医药医养深度融合示范区
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积极挖掘中医药健康养老特色服务,促进中医医疗资源、技术融入养老机构,加快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建设,构建基层中医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1.建设一批特色中医药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和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一是推行“生态旅游+休闲养老+中医养生”融合发展模式,强化中医药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和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支持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做到医中有养、养中有医。二是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打造一批以休闲养生、健康养老、生态疗养、中医保健、健康食品等为核心内容的特色养生养老小镇和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三是学习来宾市、贺州市经验,宣传和发展民族医药。以蒙山县、苍梧县六堡镇等为试点,制订促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规划布局推拿馆、瑶药浴足馆等,组织推拿师和足浴专员培训和实训;成立药膳研发中心,引进功能药膳食品研发团队,开展药膳食品研发;加快开发中壮瑶药的种植;以瑶药浴为龙头,大力发展瑶药系列产品等。
2.构建基层中医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为康养服务提供坚实保障,促进医养深度融合发展。一是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基层中医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为社区居家老年人及其他居民提供中医诊疗、医疗保健、老年养护等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逐步构建基层中医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二是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鼓励连锁经营。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
(三)依托六堡茶亮丽品牌,着力推动茶旅文体康养融合发展
1.做大做强六堡茶相关配套品牌。加快建设苍梧县国家现代农业(六堡茶)产业园、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集聚区、六堡茶学院、六堡特色小镇、原生六堡茶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誉见”茶园、摩天岭茶海及一批茶主题民宿等,引导鼓励有一定基础条件的茶园创建国家AAA或AAAA景区,开发六堡茶系列康养食品和康养项目,促进“六堡茶+文化+旅游+康养”融合发展。
2.发展运动康养,推动“茶旅文体康养”融合发展。可以筹办茶船古道森林康养运动、六堡镇生态六堡茶园自行车越野赛等。
3.讲好“茶船古道”故事,助推“茶旅文体康养”融合发展。实施六堡茶“六个一”精品工程,即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一本书、一台戏、一首歌、一长廊,力争“茶船古道”和六堡茶“传统茶艺及其习俗”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快建设梧州六堡茶文化创意产业园、苍梧县“茶船古道”田园综合体、“天下黑茶”实景演艺中心等。将“六堡——梨埠——木双”串珠成线,对接封开县贺江碧道画廊景区,形成茶船古道乡村精品旅游长廊,并列入市级乡村振兴项目统筹规划建设,深度融入大湾区文化旅游圈,以茶为媒宣传推动“茶旅文体康养”融合发展。
(四)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着力打造梧州全域旅游康养目的地
1.加大生态旅游项目建设。一是按照我市与自治区文旅厅签订《打造西江生态旅游带龙头城市共建协议》要求,写好山、岛、江、湖四篇文章,力争用3—10年左右时间,将我市建设成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广西东大门旅游胜地和中国水运旅游发展典范。
2.打造国家全域乡村旅游示范区。一是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以境内铁路、公路、水路沿线地区为重点,实施自然村整体风貌改造,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等“四小园”,打造岭南特色乡村风貌带和省际廊道。二是谋划生态旅游和乡村体验游等精品路线,助力乡村振兴。
3.依托优势,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一是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加快推进森林康养服务业发展。二是借助梧州宝石节平台,举办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举办森林康养论坛和承办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三是结合梧州定制药园建设,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开展思良江等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四是委托编制《梧州市森林步道保护利用规划》,打造康养经典森林步道。
4.打造康养特色小镇,大力构筑大湾区康养重要目的地。一是按照一县(市、区)一品,规划建设一批“候鸟式”康养特色基地,为做大做强康养特色小镇提供抓手。例如,苍梧县着重围绕原生六堡茶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构建六堡茶旅文体康养特色小镇。蒙山县应充分利用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招牌,打造联结桂林、贺州等的生态人文旅游和长寿产业,建设康养名县。岑溪市围绕天龙顶山地休闲旅游度假区和石庙山等特色资源,打造吉太康养特色小镇。藤县围绕石表山休闲旅游风景区打造象棋康养特色小镇;万秀区围绕思良江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打造思良江中医药康养特色示范基地和骑楼城街区历史文化康养集聚区。长洲区围绕泗洲岛乡村旅游景区建设泗洲岛水文化生态特色康养示范区。龙圩区依托苍海湖和恒大健康城,打造岭南“候鸟”新型养老度假基地等。二是编制和实施“候鸟式康养特色小镇发展规划”,针对不同档次的候鸟式康养做出科学布局。学习巴马经验,所有候鸟式民宿康养都必须纳入规划,禁止外来资金无序与村民合作建房搞康养。
(五)坚持规划先行,强化组织保障,确保“目的地”建设高质量发展
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性中心城市,努力建设宜居梧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重要目的地。
1.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大健康产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单单靠政府的投入难度非常大,建议先做好规划,然后再用3-10年的时间分期建设。一是制订相关政策和具体实施办法,从总体层面完善《健康梧州2030规划》。出台《梧州特色康养小镇实施意见》、《梧州市乡村康养产业示范点实施意见》;制订《加强梧州市康养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工作的意见》、《梧州市康养人才提升行动实施计划》等等。二是加快构建康养集散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实施五年行动计划,推动智慧康养进社区、进乡村,并完善配套工程。三是申报“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为发展梧州康养产业增添金字招牌。四是推动万秀区、长洲区和龙圩区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实现我市中国“长寿之乡”县域全覆盖,成为名副其实的长寿市。五是统筹规划和建设健身设施和场地,建设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示范区。
2.强化组织保障。学习四川攀枝花、福建三明等市先进经验,融合我市链长负责制,成立康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规划建设组、产业发展组、营销策划组,构建领导小组抓总,工作组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
(本文是2021年专题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