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梧州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议政建言
  • 党派工商联简介
  • 专题报道
  • 文史资料
  • 理论研究
  • 媒体报道
  • 规章制度
  • 政协知识
关于加强骑楼城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作者: 政协梧州市委员会日期: 2020-10-30来源: 本站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把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提升城市品质相结合,推动历史街区风貌整体改观,创造城市美好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梧州骑楼城是梧州两千多年建城史中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片,是承载着我市厚重历史文化的核心街区。探索骑楼城保护和利用的有效途径,推进骑楼城保护与综合整治项目工作,是当前市委、市政府聚力打造"553311"文旅精品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政协梧州市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经市委同意,市政协对骑楼城的保护和利用开展民主监督活动。

此次民主监督活动由市政协牵头,万秀区政协协同开展。这是市政协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民主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的一个创新。活动从3月初拉开序幕,4月28日市政协主席黄振饶率由两级政协常委组成的课题组,到骑楼城街区进行现场视察, 并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韦宁副主席也多次组织课题组进行前期调研。梧州市、万秀区两级政协上下联动,共开展视察活动1次,与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专题座谈会2次,深入城区办事处(社区)召开居民座谈会2次,召开课题组"碰头会"4次,走访老领导、骑楼城长住居民26人(次),专访文化旅游系统资深人士5人,查阅相关史料、资料37份,形成调研记录资料15000多字。

课题组围绕骑楼城的历史现状、管理体制、建筑物保护、街区建设、文化传承等内容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骑楼城文化街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骑楼城保护和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提出意见建议。

一、基本情况

梧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公元1897年,梧州被辟为通商口岸,骑楼城建筑在梧州兴起。1924年"拆城筑路,挖山填塘",梧州河东片区的骑楼城逐年增加。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当今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城"。

历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梧州骑楼城的保护和利用高度重视。2003年开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投资1.8亿元实施骑楼城改造工程,立面修缮441栋共57109.44平方米,增建骑楼110栋共10550.7平方米,牌坊6座,雕塑10座。现存骑楼街道22条,总长7公里,骑楼建筑560幢。2019年争取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700多万元用于海关旧址维修。"十三五"以来,市发改委安排410万元支持历史文化特色街等项目前期工作。近年来,落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编制《梧州近代建筑群保护规划》及新西酒店、梧州邮局旧址的修缮工作。从2019年开始,市城投集团实施梧州骑楼城保护与综合整治项目,规划总面积833公顷,投资总额约50亿元,分三期进行建设,现启动一期工程总投资14亿元,拟在2022年底建成运营。

2014年6月1日《广西梧州骑楼文化街区保护条例》正式施行。2015年市住建局重新启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2019年我市公布第一批6幢传统建筑为历史建筑。2016年3月,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骑楼城文化街区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并提出了整改意见。2017年12月17日专家评审通过了《梧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9年12月22日《梧州骑楼文化街区保护总体规划(2019-2035年)》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批复。目前,基本完成了《梧州骑楼特色空间、运营咨询、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同时,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骑楼城改造工程二期"五点一面"立面改造方案已完成审查、报批。2020年2月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梧州市金龙巷、维新里2个街区为第四批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并予公布。据统计,骑楼城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骑楼城承载的文化资源主要有骑楼文化、岭南文化、西江文化、商埠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依托梧州宝石节、"三月三"梧州(骑楼城)传统文化节、广西岭南风情文化周以及不同主题的年俗文化活动,骑楼城的文化气氛逐年活跃。

我市对骑楼城的保护和利用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各级政府对骑楼城的保护和利用日显重视,职能部门倍加关注。

二是《条例》实施取得初步成效,产生了一定的法律效果。

三是市民对骑楼城的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形成人人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四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和重点文物旧址得以较好保护,骑楼城的历史价值得以体现。

五是各职能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对骑楼城的保护和利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六是骑楼城的保护和利用投入不断增加,后续力量大。

二、存在问题

(一)《条例》执行力度不够。没有牢固树立依法保护的思想,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保护措施。一是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关部门没有把宣传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对保护工作缺乏系统指导和前瞻性思考。二是依法保护的主动性不够,市直部门及城区政府对《条例》认识不足,对保护工作缺乏紧迫感和主动性。三是学习宣传《条例》不到位,气氛不够浓厚。四是《条例》的执行存在局限性,"条例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操作性有欠缺。五是牵涉部门太多,形成"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局面。六是执法监督力度不够,《条例》实施以来,相关部门开展的专项执法检查行动不多,对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措施有待加强。

(二)管理机构职能弱化。梧州市骑楼城管理委员会于2017年7月成立,日常业务工作由梧州市万秀区骑楼城管理中心(副科级事业单位)负责。调研中发现,虽然成立了骑楼城管理机构,但存在办公条件差、人员不到位、经费不足的困难。此外,管委会规格不高,编制5人(实际在岗2人),市财政2019年安排10万元、2020年安排3万元作为骑管会的日常运转经费,许多相关业务无法正常开展。

(三)综合整治困难较大。一是骑楼城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安全隐患大。2013年对万秀区骑楼城1998栋房屋开展排查,发现D级危房52栋,占2.6%,C级危房146栋,占7.3%。二是骑楼城区房屋产权复杂。由于历史原因,单体建筑内存在有纯私人产权、单位产权、私人半产权等多种产权成份,要进行改造修缮困难较大。三是消防隐患严重。现存的骑楼多建于上世纪20至70年代,内部结构不同程度遭到破坏,火灾隐患大。2014年对1943栋建筑物进行火灾隐患排查,曾经发生过火灾或其他安全事故的有58栋,占2.9%。2014年梧州骑楼城被自治区列为重大火灾隐患区城,2015年8月29日,中央综治办、公安部进行了书面警告,11月9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对骑楼城的火灾隐患进行了专门的报道。四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有待加强。骑楼城内小商铺林立,经营业态不够规范,对一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护造成影响。

(四)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梧州骑楼城的现状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仍有差距。一是对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缺少氛围,旅游核心元素不突出,文化体验互动不足。二是文化基础设施有待补充,如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休闲空间、旅游厕所、演出场所等亟待完善。三是历史文化元素的植入仍有较大空间,各种文化的缩影在骑楼街中体现不够,一些著名的建筑如梧州邮电局旧址、新西大酒店、大同酒店、广西银行梧州旧址、梧州海关旧址、粤东会馆、三总府、中共梧州地委旧址、中共广西特委旧址等零星分布在骑楼城各个角落,或者没有有效利用,或者待修缮,没有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旅游综合体。

(五)开发利用活力不强。一是整体规划有待提高。目前骑楼城保护与综合整治项目一期工程正在实施,包括"五宝"建筑内外改造项目、"五点一面"外立面改造工程。项目建成后应该会给骑楼城带来生机,但这仅仅是骑楼城保护与综合整治的一个部分,其中房屋的收储由政府利用棚改资金去实施,由国有公司去承建运营,而其他未收储的骑楼房屋还有待研究,未有统一明确的规划。二是许多极具价值的历史建筑有待保护和利用。骑楼城内除了1处全国重点、2处自治区级、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外,还有100多处历史建筑有待保护利用,且大多数处于废弃状态,22条长达7公里的骑楼城街道有待规划开发。三是骑楼城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够灵活和多样化,尤其是粤剧文化的传承、地方戏种的发扬光大方面还做得不够。

三、意见建议

(一)提高保护意识,强化《条例》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做好骑楼城的保护工作,是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应尽的责任。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建议将骑楼城的保护纳入政府工作评价体系,作为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兴市的要求,加深广大民众对为什么要保护的理解程度。二要提高保护的积极性。适当加大财政对骑楼城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补助,强化银企对接,利用民间资本,多渠道解决骑楼城保护利用的资金问题。三要强化《条例》实施。尽快制定和出台《梧州市骑楼文化街区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印发《条例》及《实施细则》单行本,向社会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条例》。政府(职能部门)加强《条例》宣传,大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宣传活动。同时加大对《条例》实施的监督力度,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保证《条例》执行的实效性。

(二)健全管理机构,完善体制机制。一要健全管理机构,对骑楼城管委会准确定性、定级,参照我市几个园区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目前骑楼城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二要完善管理机制,使管委会内设机构和管理中心职责分明、协调运行。三要充实管理人员,做好定编定员工作,保证管理机构正常运行的经费。

(三)传统有机更新,打造古城风情。骑楼城的历史价值大于商业价值,要对骑楼城进行有机更新,加快转型升级。骑楼城的规划要与河东片区的总体规划相统一, 与其他各项规划相衔接。按照"怀旧旅居·古城风情"的定位进行综合整治,把河东片区作为一个"古城"整体去打造。首先,要保护历史的真实载体,包括骑楼城建筑本身,城市的肌理,空间的格局等等,更重要的是一些人文气息的保护,原住居民的生活写照才是骑楼文化的真实体现,必须尽力保留这一部分的存在,而不是进行大规模的搬迁。其次,要保护好历史环境。骑楼城是由传统文化遗留和其所处环境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必须把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不做街面一层皮,要做有纵深的街区。再次,要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有机更新要按照"古城"的理念去开拓,整个河东片区要建成"梧州影视城",变成全国的影视基地网红打卡地。另外,要合理设置旅游线路,使骑楼城有东西看,留得住人。

(四)合理科学整治,改善基础设施。第一,骑楼城的整治要准确定位。骑楼城的改造要走出单一"商业旅游"的误区,应把"商业"与 "怀旧旅居" 相结合。要还原古城的历史,还原民初的市井生活与商业历史。第二,骑楼城的改造要注重"规范修缮,招商运营",要有长远眼光,保护好文化,利用好文化。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大力招商引资,使这座庞大的历史建筑活起来。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接待中心、有轨电车、旅游环保车、黄包车、旅游厕所、休闲广场、环境绿化等方面,强化服务设施完善,以吸引人气。骑楼城内22条街道要连成路网,合理布局,该拆除的障碍物(如大东上、下路铁皮屋)要及时拆除,保证道路畅通,在用电、消防、通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必须融入"智慧城市"的元素,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

(五)挖掘历史文化,提升骑楼品位。市委书记全桂寿在骑楼城先期实施地段详细规划与运营方案专题汇报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做好骑楼城文章,激活文化产业动能,规划要做到有水平、有品位、有创造性,把骑楼城打造成"有看头""有玩头"的精致特色街区。因此,在挖掘历史文化,提升骑楼城品位上,一要注重保护人文生态,即保护好骑楼城的本源与根基。骑楼城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既要注重传承与弘扬,又要营造优良的人文发展环境。二要推进文旅融合,焕发骑楼城历史文化生机。要充分挖掘骑楼城历史文化精髓,如梧州的龙母文化、水文化、饮食文化、戏剧文化等古文化,传说文化及近代文化。同时打造具有骑楼特色的旅游产品,把梧州的"五宝"产业做强做大。要坚持创新驱动,注入新的活力,梳理出独特的骑楼文化脉络,讲好骑楼故事,融入体验项目,增强文化认同感。

(六)政府民间合力,全面持续发展。政府与民间组织要保持密切合作,两者相互作用,弥补彼此不足,促进共同发展。首先,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大投入,重在基础设施完善及环境打造上。第二,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加大宣传力度,以吸引投资商。第三,政府要严格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骑楼城文化街区管理条例》和《梧州骑楼城文化街区保护总体规划(2019-2035)》,按照将要出台的《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导则》对骑楼城进行精准包装,按街区的不同功能和内容分别打包形成多个项目,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把骑楼城打造成梧州名副其实的响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