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曾三次驻节梧州,他对梧州交通非常重视,早在1919年提出的交通建设构想中,他就将梧州作为珠江流域战略重点进行规划设计。
改良西江
孙中山把“改良西江” 分为四项工程进行:“一是自三水至梧州西江此段,水道常深,为吃水十英尺以下之船航行计,不须多加改良。其中流岩石须行爆去,可通行大轮船;二是自梧州至柳州, 这段河水较浅, 必须筑堰, 设水闸,建水利枢纽,可借以发生水电也;三是桂江梧州至桂林一段, 整治后, 可经灵渠连接湘江长江,以供扬子江流域与西江流域载货来往孔道之用;四是浔州至南宁, 改良到南宁之水道,沿河稍须设堰及水闸,使吃水十英尺之船可以通航(南宁),并资之以生电力。”
孙中山“改良西江” 这个宏大工程设想,沟通了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的水系交流,体现了西江这条美丽的河流,对沟通南方五省水道交通的重要性。梧州市是西江流域的重要港口,有着良好的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孙中山在著作《实业计划》中认为,要发展经济,一定要修铁路。他曾把广西同广东作了一番对比后说:“大家都说广西穷,广东富,其实不然。广东不过多了些商业、 侨汇,是表面的富;广西的地面、地下资源和水利资源都比广东丰富得多,开发起来就可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广西穷的原因是“无便利之交通”,商品流通不快,而“道路即开发财富之钥匙”。
修建铁路
孙中山提出,要开发西南及广西资源,发展经济,必须修筑两条横贯东西,经过梧州的铁路:
一条是广州至梧州线,此线长约一千二百英里。自广州经三水,循西江之左岸,入于肇庆峡,至肇庆城。上至德庆、梧州,再由梧州至大湟,到柳州,入贵州到贵阳。接着进入云南北转,从乐新进入四川叙府,直达成都。
另一条是广州至腾越线。由广州经三水、肇庆,、德庆到梧州。再由梧州至大湟江口、武宣、循红水河,经东兰入贵州兴义。接着进入云南省会昆明,再经楚红至大理,由永昌至腾越,直抵中缅边界。
这两条铁路与珠江水系珠联璧合,纵横交错地构通西南各省与梧州港及珠江三角洲的联系。
修建公路
1921年10月, 孙中山取道梧州谋划北伐期间, 反复强调修筑公路的重要性。他多次提出修筑从梧州经昭平到阳朔、桂林的桂梧公路。
1921年11月15日午夜,孙中山乘小火轮,溯桂江北上桂林, 行三十里至倒水,便改乘木帆船,21日抵昭平,27日抵平乐,29日抵阳朔,12月4日才到达桂林,足足用了20天。桂江急流险滩很多,又是逆水行舟,帆船难行,他常常弃舟步行,路途艰苦,可想而知。一路上, 船工撑篙上滩号子不绝于耳。孙中山深有体会地说:“当务之急是搞好道路交通。”
11月22日孙中山在昭平欢迎会上演说:“梧州至昭平, 路程不过280里,溯江而上须行8日,若有大路(公路) 可行汽车,则仅数点钟矣。诸君既为广西之主人, 当更尽主人之责,莫若开辟道路, 切不可以无钱卸责,只须全体人民出力可也。”孙中山越说越激动:“如全省开辟道路(公路),推而及于全国,则交通便利,中国之富强,可敌世界也。诸君之责甚大,须以修路为最急。”大家觉得讲得有理, 报以热烈的掌声。
孙中山在昭平暂短停留之后,又继续溯江上行,抵阳朔。29日,孙中山的演说语重心长,他说:“本大总统此次北伐,自梧州抵此,不过450里,已行16日,若有宽大马路(公路)之交通,则仅数日之程,并不费事……今日广西之穷,有如一人将各种财宝藏之铁箱, 失去钥匙,所有财宝不能取用,以至不能生活……甚至流为乞丐, 本大总统希望诸君首先开道路之交通, 道路即开发财富之钥匙也。” 孙中山论述发展交通, 深入浅出, 比喻生动, 深深地打动着在座听众的心。
孙中山告别阳朔,船往桂林而去。 12月4日, 抵达桂林,孙中山在接见群众时又谈到交通,他动情地说: “至于交通一层,尤为目前当务之急,交通不便则万事不能办,此乃根本问题。本大总统由梧州到桂林,亲见漓江滩高水浅,诸多困苦,历二十余日,始达桂林,此江险阻,为文化不发达之大原因。如能修筑马路(公路),不过一二日可抵桂林,既可省数十日光阴,又可开发各县之富源。修筑桂梧公路,为治理广西之根本办法。本大总统决心先办此事。”他还对桂林学界人士说:“本大总统来贡献诸君的,第一要普及教育,第二要修筑道路。这两件事就是本大总统要求你们去做的,如果诸君做了这两件事,就是功德无量。”
物换星移,孙中山在《实业计划》的美好构想,距今,时光已走过了近百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孙中山的构想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