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梧州市委员会
刚直御史吴廷举
作者: 李礽春日期: 2014-02-20来源: 本站 打印

吴廷举(1459~1526年) ,字献臣,号东湖。其先祖原居湖北嘉鱼与咸安交界的斧头湖与西凉湖之间。明洪武年间遣戍九江,再调广西苍梧,遂系籍于梧州。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吴廷举出生于梧州凤凰山。廷举幼时曾患恶疾,家人疑其必死,但在嗣母日夜辛劳护理下,竟起死回生。廷举对嗣母十分感激。廷举生活朴素,刻苦治学,读书过目不忘,提诗、作文下笔立就。廷举在嗣母骆氏病逝时,从四川告假回梧州奔丧,写有一首悼念双亲诗《有怀》:

“我怀云山阴,枫林草庐孤。庐外昼所见,穹然双亲墓。

中夜何所闻,数声反哺乌。一动劬劳想,泪雨湿蘼芜。

世孰知苦心,仰天真茹茶。无以慰岑寂,短吟寄区区。”

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廷举中庚子科举人,二十三年中丁未科费宏榜进士。授官广东顺德县知县。为官清廉,好古教化,很受两广总督刘大夏器重。

巡察湖广的都御史屠滽召见廷举说:“顺德大珰(大宦官)某嘱我修其家庙,可稍葺之。”廷举当场拒绝,说:“令非有旧例新恩,一夫不敢役,一钱不敢费。”当时派驻顺德市舶司(负责检查出入海港船舶、管理外商、征税、收购非卖品等)当提举(司长)的是一个太监。按照市舶司提举的惯例,“常以银委买葛布(即复布,藤州、雷州人用葛纤维织成)充贡”,地方官接银后,却命下属按银数向民间索取所需的葛布,后以原银完封归还。当市舶司提举交银与廷举代买葛布时,他“即用其银买二匹,自送于司曰:‘承委买布不识可否,先买二匹为式,倘以为可买则买之,如不买则还原银。此布出自雷州,非吾邑所产也。’太监大怒,取银去。”监察御史兼湖广巡按汪宗器,听到关于吴廷举屡抗上官的种种流言蜚语,对廷举产生怀疑。这时,廷举下令把顺德二百五十间祠庙拆毁,将材料作为修造书院和筑堤防洪之用。汪宗器误信谗言,立即将廷举逮捕下狱,迫令供认借拆庙之机从中贪污舞弊。廷举“囚服梏手,日诣讼所。”顺德县百姓和属吏都为廷举抱不平,群向汪宗器泣诉,证实廷举正直无私,要求平反此案。汪宗器查悉实情,内心大惭,宣布廷举无罪并致歉意。

廷举在顺德任职10年,廉洁自律,关心社会经济,注重民生。当时官场陋习,使者道经顺德,索取人事夫马柴薪,以为常例。廷举挺身据理力争,从不迁就支付。廷举一直滞任郡县官二十多年,经兵部尚书马文升、刘大夏推荐,进升广东兵备佥事。廷举跟从两广总督潘蕃镇压南海、清远农民起义,改盐法兼屯田。

正德初年(1506年)转任右参政,备兵琼州。廷举任琼州兵备副使期间,发觉琼州镇守潘忠贪赃枉法,作恶横行。经过查证,上奏、弹劾镇守太监潘忠二十罪。并揭发刘瑾的罪恶,指出所谓“取(广东)省帑解京,皆非正费。曰贡,进内也;曰司礼打点钱,赂瑾也。”

正德五年(1510年)潘忠捏造廷举罪状,上疏朝廷。刘瑾矫旨逮捕吴廷举入狱,一连几天的严刑逼供,廷举凛然不屈。刘瑾始终找不到罪证,最后只得拿吴廷举从成都返梧州治母丧这件事作把柄,横加“枉道回乡”之罪。廷举仍不服。刘瑾便矫旨把廷举上枷带锁,罚立在吏部衙门前一连十二天,不给饮食,满以为廷举必死。廷举弟廷弼,弘治年间举孝廉,在京为侍郎。廷弼着举人衣冠,连续9日,每天带蔬菜米饭到衙门前,哭诉哀求守卫,让其亲喂廷举饮食,夜则卧其械下。刑部主事宿进见而愤极,上书白廷举之冤,宰相张彩亦替廷举讲话。在公论的压力下,刘瑾只得释放廷举,改判谪戍雁门。“廷弼背负廷举诣都督府领戍牒,汗与泪交垂,见者莫不感叹。”廷弼跟随,沿途照料。廷举流放途中写了《示弟》七律:“万里间关作楚囚,半生辛苦为谁谋。倾危九死过苏轼,患难相扶赖子由。心事仰祈天日照,话言敢望史官收。更有一事为君累,葬我云山山上头。”

刘谨被诛,朝廷起用廷举为云南兵备道,升任江西右参政,往湖南赈饥。完成任务后,察勘顺水、保靖两江口少数民族情形,上奏管治意见。还京后,受命复出湖南,划定各少数民族治域区界,建立地区和平。由于成绩显著,擢升广东右布政使,升右副都御史。廷举辅助左都御史陈金,平定梧州府江与大藤峡瑶族互相呼应的起义军。陈金率广西“狼兵” 镇压江西华林的农民起义时,廷举在连河大败华林军。首领胡浩三接受招抚后又反叛,廷举前往晓之以理,浩三遂杀其坚持反叛的亲兄浩二,平息了叛乱。

廷举上疏陈述江西军政六事,对防止叛乱等方面,功绩显著,擢升为兵部及工部右侍郎。

嘉靖元年(1522年),廷举有感于当时朝政,称疾请求免官。不久,因南方饥灾,再次请求罢官。廷举针对时弊,向皇上进《勤学修政远佞亲贤疏》,皇上十分不高兴,改廷举任南京工部尚书。世宗仍爱其忠,晋升廷举为右都御史。廷举向朝廷推荐起用湛若水。

嘉靖三年,吴廷举任兵部侍郎,针对当时主昏政乱,权奸横行的时弊,上疏抨击时政,所陈事理亦有偏激,皇帝心中不爽。廷举称病乞休,嘉靖帝慰留。不久廷举再辞,并引用了白居易和张咏的诗句,其中有“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煞老尚书。”世宗大不悦,准廷举辞官。

廷举回到梧州,筹建东湖书院,亲自教书,人称“东湖先生”。贫穷子弟可免费入学。

嘉靖四年(1525年),吴廷举在东湖书院病逝,终年66岁。廷举为官数十年,刚直清廉,家况贫困,靠都御史、两广总督 “巡抚姚公(镆)经理其棺椁衣裳,乃得入土。”简葬于其故居附近的白云山。

嘉靖六年(1527年)五月,王守仁(阳明)受命提督两广、江西、湖广军务兼督察院左都御史出征广西,抵梧州开府,调4000土州兵驻戎圩。嘉靖七年,王守仁在梧建尊经阁,作《尊经阁记》,宣传其哲学思想。王守仁素慕廷举。王守仁在招抚思恩、田州民变,移师攻破浔州府,攻下大藤峡瑶民基地,平八寨后,撰文祭廷举云:“公之才,如干将莫邪,随其所试,皆迎刃而解;公之志,如长川逝河,信其所趋,虽百折而不回;公之节,如坚松古柏,必岁寒而后见;公之学,如深林邃谷,必穷探而始得之……幸与公并生斯世,而乃终身不及一面。茫茫天壤,竟成千古之神交,岂不痛哉!”

穆宗 “于隆庆初年(1567年),追赠廷举为太子少保,赐祭葬,谥清惠。”移葬于梧州与封川的“界首”虎头山麓。墓今尚存。明尚书湛若水作《尚书吴公神道碑》:“浩浩东湖,节节苍梧。哲人降生,申甫为徒。惟申为甫,亦文亦武。惟以附众,惟以御侮。其才其杰,浩浩节节。深而愈出,百屈不折。遍身是胆,皮囊是智。人当其难,公处则易。”


上一篇:周之济其人其事

下一篇:忧国忧民志未酬

返回列表

二维码

本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