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就得是324,30可以是无穷大。”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政协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和体现界别特色的启示。政协组织中,突出界别特色,要发挥委员作用;委员履职,则要以界别为基础。正如该市政协主席吴汉华所说:如把政协界别比作人的动脉,委员就是毛细血管。动脉、毛细血管不通甚至阻塞,都会“生病”。
该市政协有委员324名。“324就得是324,就得全部动起来,‘一个不能少’地发挥作用。”
在换届一年多来的实践基础上,该市政协于4月17日下发“委员行动工程”实施意见,明确“委员十项活动”,要求把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与界别特色结合起来,推动委员履职到“实处”。一年多来,政协各种调研、视察、协商会等各种履职活动,坚持让委员多参与、多建言。主席、副主席到企业、基层调研,视内容不同也会带上几名界别委员。同时会以文件、电话等来敦促委员履职。“每年全会,我们选择60名左右委员,就民生问题接受本地媒体采访,并专题刊播委员建言。”市政协秘书长谢祥禧说。看到自己的意见建议刊出,梁广辉委员惊喜之余,表示“有压力、更有动力”。覃振明委员更是道出324名委员心声,“现在收到政协通知,便会下意识想到调整工作安排,以便参加活动。”
该市政协还明确要求,每位委员每季度必须单独或联名提供社情民意一条,提案情况也在年底以提案目录形式通报。通报正是履职“倒逼”。去年4月,第一期履职通报下发。“看到通报,便暗暗铆劲。”青联界的委员陈曦说,甚至与其他委员见面,问候语也成了“写信息了吗?”各类信息源源不断汇集到政协渠道。据统计,去年,该市政协采用的各类信息达400多条。
该市政协有30个界别。“委员动起来,还必须界别召集人发挥作用,30才能无穷大。”该市政协主席成员通过走访,了解界别履职情况,敦促召集人发挥作用。今年初,该市政协主席会议经过专题协商,通过了对10名界别召集人的调整。该市政协专门委员会还通过设立“委员活动室”,为界别履职提供场所和平台。
血管通畅了,界别就活了,一个个彰显界别特色的履职活动奏响发展和音。4月26日,由民革梧州市委牵头联办的“绿道网规划建设座谈会”,对绿道建设达成共识。5月3日,由共青团和青联界别委员策划和组织的“西江团旗红”、肇梧两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订。界别活跃还带来了质优量足的集体提案,今年该市政协全会立案的界别集体提案占总数三成,受表彰的2011~2012年优秀提案中,界别提案占48%。
30个界别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还结合自身特点,打造特色平台,“动口”建言和“动手”办事。民建梧州市委通过搭建“同心基地”,引进广西某气体科技公司投资1.3亿元;民盟梧州市委借助“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基地”与农村学校结对子帮教,并筹资25万元帮建农村学校;农工党梧州市委的“提案品牌”助推全市首家医患关系第三方调处机构的成立;工商经济界委员以“和谐企业基地”,鼓励委员致富感恩、回报社会,其中,一家委员企业获“2011年广西优秀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一家委员企业每年捐助名下“博爱基金”超8000万元;农业界别每年突出抓一个重点调研,着力打造界别议政品牌。
■编后
30个界别,324名界别委员,梧州市政协的界别实践,一个都不能少,也一个没有少,这样的实践值得总结。
界别彰显了人民政协的特色。梧州市政协将委员主体作用和界别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有氧履职、丰富议政平台、造福人民群众,建立了界别品牌,带动了全局工作。
做好界别工作,既要思索,更要摸索。建立体制、机制,完善工作方法,拓宽界别平台,服务界别群众,反应界别声音。梧州的实践给人启发,值得品味。
(文章发表于《人民政协报》2013年5月29日一版,《广西政协报》2013年5月14日一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