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前,特别是解放之前,梧州的地位在广西甚至在两广举足轻重,有"小香港""百年商埠"之美称,梧州是广西最早沟通海外贸易的口岸和曾经是广西最大的商业城市,具备当省府之重任。其重要与繁华程度在两广屈指可数,孙中山三次驻节梧州,英国在梧州建领事署,众多外国人落户梧州,梧州的进出口的货值占到全广西80%以上,梧州钱庄众多、商店林立、商人云集,梧州繁荣程度堪比香港,粤语、岭南文化和广西大学、广西日报发祥于梧州……,所有这些,都说明梧州的重要与繁华。
后来,由于众多的客观与主观的原因,梧州市的发展落后于兄弟城市,其地位不断下跌,有网友形容为"一落千丈"。如城市排名,梧州是五线甚至将是六线城市了,而桂林、柳州、玉林进入了三线或四线城市之列;如下面五表所示之内容(资料来源于城市情报社的文章)。
表一
表二:2014至2019年广西各地级市GDP增长率
表三:80年代中期开始,梧州出口额占广西的比重急速下降
表四
表五: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面对如此状况,未来的梧州如何发展?能否重拾昔日之辉煌?本文略作一述。
一、梧州衰落的原因
(一)现代交通长期滞后
在广西没有铁路的水运时代,梧州因为地处"三江总汇",交通枢纽地位"一家独大",给梧州带来繁荣与发展。然而,随着交通方式的变革,1956年黎湛铁路开通运营,大西南源源不断的货物改由黎湛铁路出海,西江航运开始走下坡路。正是因为这条铁路干线,彻底改变了整个桂东、桂东南的经济格局,梧州在铁路运输时代开始落后。梧州于2009年才有普通铁路,紧接着于2014年又有高速铁路,但普通铁路落后了半个世纪,致使梧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了,据说还错过了第一波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黄金时期。
(二)思维狭隘不包容
凡能独占鳌头的均有开阔而包容的视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不例外。
梧州的落后,"现代交通长期滞后"固然是一个原因,甚至是重要原因。但是,2009年梧州有了普铁后,特别是2014年经过梧州的南广高铁开通后,梧州的经济继续落后又是什么原因呢?这不禁引起人们深思。"思维狭隘不包容"恐怕是一个原因。梧州市区人存在只承奉粤港澳而看不起其他地方的思维,譬如看不起同为大梧州的其他县份,这个在社俗交往中都有表现出来,如梧州市世居居民习惯把不是梧州市区的人称为"乡下人"把不是梧州市区的地方称为"乡下"以显示出自己的"高贵"就是一例,还有一些梧州市机关的领导受不了下面县(市)的同类单位的某方面工作成绩胜过自己梧州市本级的,等等。
2018年11月,梧州市提出"海纳百川 力争上游"为"新时代梧州精神",其中的"海纳百川"切中肯綮。但毕竟老习惯老思想的根除往往是不容易的,"海纳百川"是否深入梧州人的人心了?
"思维狭隘不包容"必然是"夜郎自大","夜郎自大"又怎能超越别人呢?甚至可能连自己都不能超越!这因为看不清现实形势,看不见新的变化,产生不了符合实际的先进思想。如"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实现后发赶超,一定要独辟蹊径,要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走新路"这个思维在梧州是否出现过并认真想过了?贵州"立足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重点承接北上广互联网巨头,发展大数据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借鉴。而梧州似乎相反,在全面东融的过程中,梧州对珠三角淘汰的低能产业如陶瓷、家居建材等产业来者不拒。这会不会是使梧州经济陷入低增长的原因之一?
(三)具体发展方向有偏差
梧州紧挨粤港澳这些富裕地区,有人称梧州是粤港澳的"后花园"。因此,"向东看""向东学""向东比",借力粤港澳发展梧州的思路顺理成章,也是"政治正确"的要求与体现。如"全面东融""建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政策举措相继而出。
2008年,广东提出"腾笼换鸟"("双转移")战略。也就是这一年,广西支持梧州建设成为区域性枢纽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加大对梧州的资金、政策投入力度。2011年两广重要合作平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立,梧州一跃成为广西东融"桥头堡"。2009年梧州通火车,2014年南广铁路建成通车,梧州相继进入普铁时代和高铁时代,与珠三角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
有以上的努力和条件,按理说梧州经济发展会有一个大飞跃。但结果是2014年至2019年这五年间,梧州经济增速排名全区倒数第一,是广西唯一一个负增长的地区。梧州轰轰烈烈的东融,并没有使梧州经济大步向前,似乎反被珠三角"虹吸"了一把: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梧州常住人口较十年前减少6.12万,是广西人口流出最多的城市;2014至2019年这5年间,梧州经济增长十分缓慢,相继被钦州、北海、贵港超越,GDP在全区的排名下降至第9位,人均GDP位列倒数第10位。
这是什么原因呢?的确值得深思。经过这一番过程后今天的梧州,至少应该明白下面的原因。
2013年,广东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该《决定》指出"振兴粤东西北地区作为事关全省发展的全局性战略",尔后出现了"引导珠三角好产业向东西两翼转移"的情况;2019年广东又提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分别设立了湛江、汕头两大省域副中心城市,举全省之力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在全省的支持下,粤东西北迎来了发展良机,如总投资100亿的项目巴斯夫一体化项目正式落地湛江,随后湛江在所有地级市中第一个开建"省级"规模的新机场;这几年,粤西地区获得了省里越来越多的政策、资金支持,珠三角众多的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也落户到了粤西。
"肥水不流外人田"。珠三角的大项目和好项目都优先到了粤东西北,到了广西梧州的又有多少?梧州这几年的经历是否说明承接到的产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今天的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路径也已发生了变化,珠三角的制造业开始向东南亚大举外迁。这几年,三星、爱普生、奥斯巴林等外资巨头都相继关闭了在珠三角的工厂,业务全部搬到了人工成本更低的越南。历经十多年的"腾笼换鸟",珠三角该转出去的产业都转得差不多了。现在,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级战略,拥有政策、人才优势,加上本身产业链和供应链配套都很完善,余下的好产业大规模迁出大湾区的可能性很低。
广西广东是兄弟,兄弟有合作也有竞争,有时竞争多于、大于合作,这也是各自的使命使然。
因此,东融大湾区,借力大湾区是必要的,但真正的发展归根到底还得靠自己。把梧州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广东"身上"是不现实的,如去年柳广铁路、南深高铁建设广西这边热火朝天,广东那边不急不火,你急我不急。我们还是要认真考虑"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实现后发赶超,一定要独辟蹊径,要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走新路"这个想法。
二、梧州目前面临的主要态势
(一)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二)广西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要"加快形成\龙头带动、区带支撑、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大力实施强首府战略,深入推进北钦防一体化""着力打造南北纵向发展主轴,提升做实珠江—西江经济带,全面推进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升级发展,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东融经济带,依托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打造边海联动经济带,充分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强化区带支撑能力。"
(三)2019年11月审议通过的《关于实施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政策》等文件,提出优先运用广西力量,着力推进强首府战略;要向南、向海拓展南宁发展空间,加快建设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和特大城市。
(四)2021年6月中央宣布:海南单独立法,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2025年全岛封关,举全国之力,造全球最大的自贸港。
(五)广西"十四五"规划重大战略之一是建立以南宁为中心、一小时交通圈为半径,涵盖钦州、防城港、崇左、玉林、贵港五市的南宁都市圈。根据规划,南宁都市圈将重点向南打造南钦、南凭城镇发展轴,强化南宁与北部湾港、陆路口岸的联动;向东发展南玉、南贵城镇发展轴,推动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多点、全面、深度融合。
(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崇左、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地势平坦,拥有深水大港,且毗邻珠三角,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具备建设成为广西乃至大西南沿海重要制造业中心的基础和条件。
(七)十四五时期,广西计划开工建设平陆运河,实现南宁与北部湾江海联运。平陆运河起点横县西津水库的平塘江口,经灵山县陆屋镇入钦江南下至钦州沙井出海。建成后,南宁、贵港、柳州乃至云贵川大西南等地的大宗货物外运由北部湾从钦州港出海,比现在经梧州、肇庆、珠三角出海的通道缩短航道里程560公里,运营成本大大降低,更是解决了长洲枢纽通过能力不足的瓶颈问题。这对梧州的水运打击极大,对贵港的水运却有利。
(八)贵港借助西江-珠江黄金水道和南广铁路两大通道,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走在了前列,一跃成为广西的后起之秀。贵港港已经成为珠江水系首个亿吨内河港口。2019年货物吞吐量突破8000万吨,超过北海港,逼近防城港和钦州港。
(九)今年2月24日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北部湾港首次与上海港、深圳港、广州港等并列为国际枢纽型海港,获得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2020年,北部湾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强势跻身国内沿海港口前10。今年1月,北部湾港增速达到37.6%,再次领跑全国。
(十)2019年广东确立"一核一带一区"新发展格局,当中湛江被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之后又出台《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全力支持湛江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十一)2020年南玉深高铁广西段顺利开建,玉林向东的交通瓶颈逐渐被破除;此后,广西出台了"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广西·玉林)发展规划,全力支持玉林全面东融。未来的梧州,将受挑战。
(十二)2019年贺州被自治区赋予创建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使命,明确了贺州是当前广西"东融"的主战场、主阵地和桥头堡,梧州落后了。
(十三)越南经济强势崛起,发展速度非常快,剑指"世界工厂"地位,大有赶超广西的迹象。2020年越南实现进出口总额达到5450亿美元,同期广西进出口总额仅为704.57亿美元。2020年越南是全球为数不多能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之一。越南拥有几千万廉价人口红利,但劳动者整体素质普遍不高。
以上是梧州目前面临的主要态势,有的对梧州发展有利,但大多数对梧州发展不利,甚至极不利。但如果能善于转化,则可以将不利化为有利。
三、梧州发展之一见
梧州面对如此不利局面如何"将不利化为有利"走出一条"逆境奋起""重拾辉煌"之路呢?
当然,象以前靠"水运"崛起是不可能了的;梧州的工业与周边地区的工业比较也显得薄弱;近年来的"东融引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成效不满意;享誉全球的人工宝石和享誉全国的不锈钢、六堡茶以及龟苓膏、梧州腊肠、苍梧蜜枣、梧州豆浆、梧州豆腐渣等产业,还有梧州旅游业等行业,已经证明不能堪当此重任。但是,对于这些行业,不管如何,都得百分之百去努力搞好。只是"逆境奋起""重拾辉煌"之路,得另辟蹊径,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走新路了。笔者有三个不太成熟的建议在这里抖出来,与大家探讨,或许能抛砖引玉。
(一)实施"发展职业教育"战略
根据网文《"高学历废物"已成事实,80%大学录取率成时代"毒药"!》(后称"网文一")称"相关调查显示,在产业工人里,日本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高级技工占比50%,中国高级技工占比5%"。
根据网文《就业难,用工慌?社会严重内卷的问题还是得从教育根本入手》称:"据官方数据:2020年我国技能型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五年之后这个缺口将达到3000万。"
没有高级技工,制造业的没落不可避免。中国要强大,必然离不开强大的制造业,当然也需要优良的服务业。因此,中国当前和未来都需要大量的合格的技工和高级技工的。近年多次出现的"招工荒",即使万元月薪也招不到技工,便证明如此。
梧州周边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南宁都市圈、湛江、柳州、肇庆、桂林、贺州和即将建成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以及不远的越南密都集地存在着大量工厂和公司,这些工厂和公司需要大量的技工和高级技工,这为梧州"将不利化有利""逆境奋起""重拾辉煌"提供了机会,梧州要抓紧机会,先人一步,发展职业教育。
据"网文一"称:"去年去老同学J的工厂参观,问一下他给员工的工资,大学毕业不久的能拿多少钱。他说工资看员工的能力和贡献。现在的员工里,本科生月薪4千多,高职生5千多,工资最高的是维修机器和做模具的技工,月薪1万。J说:\不是我不愿意给大学生高工资,而是招不到有用的大学生\"。这说明虽然现在我国大学毕业生众多(第七次人口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2.18亿人具有大学文化水平)但合格的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依然因紧缺而十分抢手。
据悉,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工厂干技术工作,也干不了工厂的技术工作,而许多工厂和公司有技术要求的岗位,又难招到达到用人单位要求的员工。所以出现"
一边就业难同时一边用工荒"的局面。
合格的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重点高校、普通高校、普通大中专院校都培养不出来,因为他们的教学目标不是这个。只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才能培养出来,因此职业教育即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的教育大有前途!
梧州目前处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尴尬境地,又面临四面八方的城市都比梧州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更好的政策资金支持、更发达的制造业等行业的"四面环敌"的极其不利的态势之中,要生存要发展,就只好化不利为有利,利用四面八方都是工厂公司密集而又难招到达到或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员工这一可以转化为对梧州有利因素的局面,专注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使之成为梧州发展的支柱行业并名响岭南甚至全国,甚至上升到实施"职业教育立市"的战略。
《全国人大代表李楠楠:养老人才培养刻不容缓》这篇网文说"据统计,全国2.5亿老人中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约4000万。中国人健康预期寿命比人均预期寿命少8年。这意味着大多数老人有8年多时间带病生存。"这么多失能、半失能老人不可能这么长时间在医院度过,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现在的家庭也不能较好地照顾他们。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建立更多更好的养老院,这就需要千千万万的合格的护理技工,而这些千千万万的合格的护理技工都得来自职业教育的培训。
《"一半学生上不了普通高中!"教育部门又发通知,家长炸锅了!》这篇网文说"教育部出台的中考政策表示:中考后的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需要达到5:5,那也就表示今后将会有一半的初中生无缘高中。"那么,在中考中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就只好选择去读职业教育了。
这也将给职业教育带来无比活力。梧州除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力争将梧州职业学院升格为梧州职业大学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今年6月7日,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草案要求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国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
这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尚方宝剑"。因此,梧州实施"发展职业教育"战略应该是正逢其时。
(二)挖掘"广文化"创立"广学"提升梧州知名度和地位
梧州历史源远流长。考古表明,在距今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商周时代就与中原地区有往来。在航海能力和陆地交通能力都低下的古代,较为先进的文化与文明一般是沿着陆地的河流传播的。因梧州是"三江总汇",根据文化与文明传播的一般规律,较为先进的中原文化(华夏文化)先是到达了湖南,然后再沿桂江流域来到梧州,之后再沿着西江流域到了广州等地。
梧州是岭南(今两广和海南省以及越南北部)最早开发和最有影响力的古都之一。据史料,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屠睢(赵佗跟随)率兵五十万南下,开凿灵渠,进军岭南,先到梧州,后到广州;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赵佗割据岭南在番禺(今广州)立南越王国;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赵佗封赵光为苍梧王并建苍梧(今梧州)王城,这是梧州建城之始;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王国,在岭南设苍梧郡等九郡,并在苍梧郡设广信县,以示对重新回归的岭南"广施恩信",苍梧郡和广信县的治所即在今天的梧州市区;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管辖岭南九郡的交趾刺史部(公元203年改为交州)从今天的越南河内迁到苍梧郡广信县,在之后的371年时间里,直至三国吴永安七年(公元265年)交、广分治为止,梧州成为交趾刺史部、苍梧郡、广信县的治所,成为岭南首府及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广信县改称苍梧县,梧州为苍梧郡、苍梧县治所;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苍梧设州称梧州,为梧州得名之始;明成化六年(1470年),明王朝在梧州设立两广总督府、总兵府、总镇府,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由中央政府向地方政权钦派的代天子行狩的机构,梧州又成为岭南首府及军事、政治、交通、文化中心近百年。
有一种说法,两广之得名也起因于广信。公元583年,广信县虽然改称苍梧县,但"广信"两字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宋代的省级行政单位称为"路",如今的两广在当时称为广南路。后来,广信县以东称为"广南东路",以西称为"广南西路",简称"广东""广西"。
从梧州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梧州古都的影响力可以看出梧州对早期的岭南文化和西江文化包括今天的粤文化(广东文化)、桂文化(广西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比如白话(粤语)的发源地就是今天的梧州市区。除此之外,在各个方面如军事、政治、宗教等等,如饮食、服饰、娱乐等等都会有重大的影响。也有不少东西还没有弄清楚,特别是许多细节,如梧州白话、广州白话、南宁白话还有许多地方的土白话是怎样具体形成的及之间的联系?如有人对上述的"两广得名"有质疑,说与"广信"无关,那么如此一来,这个"广"又是怎么来的?如赵佗和赵光的关系是怎样的?当然,更有当时的"梧州当局"是怎施政(如融合当地土著民族)和开发(如挖掘北流的铜矿)岭南的?等等,这许许多多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今天的梧州、广西、整个岭南直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教育进步直至经济社会发展都会有很大的益处,特别对梧州有很大的好处。源自广信(梧州)的人口比如说白话的人口全世界有好几亿咧!白话就是大量的中原人迁移到岭南后为了与当地土著人交流而产生的一门语言,现在学者们认为就产生于广信(梧州)。
因此,建议对上述众多问题进行挖掘与研究,并将之称为"广文化",在适当时候还要成立一门新的学科——"广学",使之与"孔子文化""红学"齐名,这肯定会对对梧州"逆境奋起""重拾辉煌"有重大推动作用。
"广文化"与岭南文化和西江文化不一样,他们有联系也有区别,有相同点也有不同处。岭南文化是指整个岭南地区的文化,西江文化是指西江流域的文化,而"广文化"是指梧州这个地方(狭义的就指梧州市区)的文化,还有重\古\这层含义在里面,当然还包括其向外的影响力。"广文化"是岭南文化和西江文化的组成部分却又是很特殊的重要部分。
挖掘"广文化"和创立"广学",当然要在梧州党政的领导、重视、支持下,但对梧州的高等教育也有要求。当今,梧州的高等教育并不令人满意,梧州现在真正拿得出去的高等学校实际只有梧州学院这一所,而且还低了点。广西原来的四大城市,南宁是首府就不用说了,桂林、柳州都有多所正牌大学了,就梧州没有。梧州还是广西大学发源地呢!
因此要尽快升格梧州学院为梧州大学,并力求把"广学"成为梧州大学的一门重要的又别具特色的"镇校"学科,让整个岭南、全世界白话地区甚至全世界的相关学子、学者、学校都汇集梧州大学,让梧州成为"广学"的研究中心。说实在话,梧州学院升格为梧州大学对梧州实施"发展职业教育"战略也有重大利好。
顺便说一句,要办好梧州高等教育(不管是梧州学院还是梧州大学),还得采用蔡元培办北京大学的办法,那就是"只重能力不重资历""兼容并蓄,学术自由",因为"大学乃大师而非大楼也"。不论是农民还是商人甚至是乞丐,只要有"一学之长"就请他来讲学,如此以久,学校哪有办不好办不出名气的。
而且,梧州学术史上还有拿得出去的东西呢?如西汉古文经学家陈钦自成一家,著有《陈氏春秋》(已佚),由于陈钦的学问使得当时的学术界就有"左氏远在苍梧"之说,陈钦还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老师;如陈钦之子、东汉古文经学家陈元"独能以经学振起一时,诚岭海之儒宗也。";如汉末佛学家牟子著有《理惑论》(37篇),糅合儒、道各家学说,是中国第一部佛学专著;如汉末的有名经学家士燮著有《士燮集》(5卷)、《春秋经注》(11卷)、《公羊注》、《谷梁注》传于世,等等。以上这些著名经学家均是广信人,这也是"广学"所要研究的东西。
(三)培养"勤读书(学习)善读书(学习)"的社会风气
历史证明,任何一个人、家庭、民族、地区、国家,只要是勤读书(学习)善读书(学习)者,都将会是一个有成就的成功者,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有无数的事例作证。
因此,梧州要"逆境奋起""重拾辉煌",还得培养梧州人有"勤读书(学习)善读书(学习)"的好习惯,俗话说"知识就是力量""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嘛!还可以改变某些梧州人"思维狭隘不包容"的陋习呢!
培养梧州人有"勤读书(学习)善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应该从领导带起,从全民抓起,从娃娃管起,而且要长此以往从不间断;还应该成为政府的行为、文化教育部门的职能、学校的使命、团体社区的常事。
当然,科技的发展,现代的读书(学习)已不限于纸质的书,上网也可以读书(学习);书有无数,也有好书坏书之分,如何读?就得有讲究,诚然得读那些富有优秀思想能启迪思维(开阔思路)、能培育情怀(陶冶情操)、能催人奋进的书,特别是那些经过历史沉淀的经典名作。读书是有方法的,甚至是有窍门的,这些在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
笔者以上三点建议并不是促使梧州"逆境奋起""重拾辉煌"的全部举措。如交通建设也十分重要,"路通财通"嘛!贵州省2015年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全省交通体系有了质的飞跃,靠的是发行债券,把筹集到的资金优先用于发展交通基建。如招商引资也十分重要,"借鸡生蛋"嘛!2013年云南省到新加坡举办南亚博览会,向全球投资者推介云南,此后云新两地的合作领域不断加深,2018年新加坡成为云南第一大外资来源国。这些,都值得梧州借鉴。
笔者以上三点建议并不指望一蹴而就,但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必有成果。"三点建议"加上"交通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多方面努力,梧州"逆境奋起""重拾辉煌"就会实现!
注:文中第二部分内容中的数据与例子等资料来源于城市情报社的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