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梧州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理论研究
  • 党派工商联简介
  • 专题报道
  • 文史资料
  • 理论研究
  • 媒体报道
  • 规章制度
  • 政协知识
百年基业 同心同行共构筑 多党合作 同舟共济谱华章
——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综述
作者: 林少烽日期: 2021-09-04来源: 本站 打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推进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不断推进多党合作的理论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些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十分重要价值和作用。一百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在中国国情基础上建立政党制度的创造性成果,显示出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可以说是百年基业的重要一砖。

一、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思想准备

(1)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强调要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实行区别于俄国一党制的特殊制度形态。

(2)辽沈、淮海、平津三战役以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全会报告中再次强调,"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毛泽东的这些论述,为多党合作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二)正式确立

1948年4月30日,"五一口号"的提出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制定共同纲领,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三)发展完善

(1)1979年6月邓小平在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指出:各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为改革开放以后民主党派、多党合作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1979年10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宴请出席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代表时发表讲话,郑重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第一次把多党合作纳入政治制度范畴,明确了多党合作制度在我国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认识的一次飞跃。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第15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党与非党的合作,认真地贯彻执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同党外朋友真正建立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中共十二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合作。由"八字方针"发展到"十六字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是我国多党合作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理论突破,标志着我国多党合作事业走上了制度化轨道。江泽民1991年7月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写入党章,并纳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为多党合作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1997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和2002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先后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纳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将"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纳入党的基本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将坚定不移地发展多党合作事业。2000年12月江泽民在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将中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概括为"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合作",并提出衡量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相关标准。对正确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3)中共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高度,对发展多党合作事业做出全面部署。2003年1月,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各民主党派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产生后第一次举行迎春座谈会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005年2月28日颁布施行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提升了多党合作的制度化水平。2011年1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行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有力保证。"对于巩固理想信念上的共识、道路方向上的一致、具体实践上的协力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4)中共十八对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事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多党合作事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走访八个民主党派中央,与党外人士共迎新春、共商发展大计,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民主协商会,就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开展协商,持续推进多党合作事业迈出了新步。习近平强调,"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需要加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 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201826日,习总书记在同党外人士座谈并共迎新春的讲话中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引导广大成员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使新时代多党合作展现出勃勃生机。" 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

二、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成果

(一)多党合作理论创新式向前发展。凝聚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形成的全面、系统、科学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的政党理论基石,是推动我国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坚实基础。

(二)多党合作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发展。中共中央制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充分凝聚了各民主党派的高度共识,各民主党派修改了各自的章程,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三)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在强化中发展。为保持自身的进步性和广泛性,在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支持和组织上的帮助下,各民主党派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把 自身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三、多党合作制度的宝贵经验

一是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领导。坚持党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领导,是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的根本保证。

二是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整体素质多党合作是以民主党派的存在和不断发展为前提的。作为处在领导和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应该对民主党派的建设与发展给予高度关注, 积极给予支持和帮助, 切实抓好参政党建设这个基础。

三是正确处理好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巩固和发展我国政党制度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应深入健全和疏通民主党派的参政渠道,进一步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四是要突出发展这个主题, 坚持把发展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转化为更好地促进发展,作为多党合作的目标。

五是要积极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制度更好地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百年基业,同心同行共构筑;百年历程,同舟共济谱华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构建和谐共融的民主政治,发出了中国的强音,提供了世界的典范。

作者致公党员苍梧县文化馆干部市青年联合会第六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苍梧县第十届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