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梧州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理论研究
  • 党派工商联简介
  • 专题报道
  • 文史资料
  • 理论研究
  • 媒体报道
  • 规章制度
  • 政协知识
传播学视域下的人民政协宣传工作探析
作者: 岑颖智日期: 2021-09-02来源: 本站 打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那怎样才能履行好总书记提出的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职能呢?作者认为做好政协宣传工作,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工作的良好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当下,人们的思想活跃,许多新观念、新认识层出不穷,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宣传方式,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用共同理想、信念去召唤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去感染人,用先进典型去激励人,同时人民政协的宣传工作对于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工作责任感,扩大社会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人民政协宣传工作的有效性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

宣传属于一种传播现象,因此我们可以运用传播学理论指导宣传工作。任何一项理论,如果不付诸于实践,它便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同样实践若是没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也一定是盲目的、必然会失败的。做好新时代政协新闻宣传工作,必须找准人民政协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坐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团结和民主为主旨,以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为主线,以政协委员为主体,创新宣传手段,讲好政协故事。本文中将引入传播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人民政协宣传工作的传播力度与深度。

一、做好议程设置工作,找准宣传的出发点

议程设置理论是指大众传播对某些议题的着重强调和这些议题在公众中受重视的程度构成强烈的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在大众传播中越突出某一事件,多次、大量地报道某一事件,就会使社会中的公众突出地议论这一话题,引导受众的注意与思考,引起相关部门及领导的重视。每年的两会很多政协委员提出的各种议案,都会受到民众的关注,根据《全国地方政协网络新媒体影响力报告(2020)》显示,2020年,全网有关"政协"的相关信息约有1543.29万条,其中网民讨论约743.26万条、媒体报道约800.03万条,信息量走势在全国两会期间达到最高点。从中可以知道,人民群众是非常关注两会期间的政协工作的,我们如能在此期间抓住机会主动积极通过各大新闻媒体介绍反映宣传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重点活动和重要议案提案的情况,主动设置有利于国家发展的议题,引导民众对相关议题的思考和议论,促进有关部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显示出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巨大作用,将对人民政协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0年由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蓝天立牵头,联合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重庆、云南、贵州等九省区市政协主席,以及十省区市其他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十四五"时期加强巩固我国西部地区脱贫成果》的提案。该提案经全国政协主席会议审议通过,被确定为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重点提案,同时还获得全国政协2020年度好提案。提案得到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率队调研督办,多位国务院部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4个调研组,7个县区,从搬迁安置点到扶贫车间,从种养殖基地到贫困户家中,在调研协商督办的现场的甘肃省临夏州,调研组与省市县乡村五级扶贫干部座谈。全国政协主要领导同志率队以调研形式督办重点提案,这是全国政协历史上的首次;将实地调研与现场协商相结合,也是全国政协历史上的首次。当我们翻阅相关资料的时候,可以发现从广西区政协代表提出该提案到实施调研的整个过程中,中国政协网、中国新闻网、央广网和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一直对该提案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用对比分析的视角,反映脱贫攻坚的成效,很多成果为五中全会建议所吸收,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评论。这正是议程设置理论的深刻反映。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议程设置理论的运用在整个提案的实施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将来各种重大议案的实施提供了良好典范。

二、重视"个人差异"理论,制定适合的宣传策略

传播学理论认为:"个人心理结构千差万别,个人先天禀赋和后天习性不同,认知所形成的态度、价值观与信仰不同,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个人通过社会学习所形成的成见不同。"因此,媒介在进行劝服性传播前,首先要明确受众的兴趣、爱好、需要、价值观、态度等,再挑选与之相应的信息进行传播。否则,与受众特点和需求不符合的信息,就会遭到回避和拒绝。这就是传播学中的个人差异论。

这一理论主要用于描述受众个体在面对相同的媒介传播时为何会产生不同反应。如果将这一理论进行放大,放大到不同的受众群体之间,就可以用来解释不同群体面对共同的公共传播时所产生的认知差异。这也就意味着在传播过程中不同的传播对象有着各自的特点,因此人民政协要做好宣传工作就必须结合自身的一些实际情况,重视经济地位及学识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的各个阶层的群众,兼顾各阶层受众所能接受的传播形式及传播内容,采取多样化的宣传工作,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宣传计划。除了要做好在现有的杂志、报纸、网络、简报、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外,还应采取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及内容进行宣传。以人民政协报为例,除了开通人民政协报微信客户端以外,还开通了"提供\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积极作用"的"掌千秋"微信公众号,能让人民群众通过史料更好地了解人民政协建立及发展的历程。

年纪较大的受众对于传统媒体的接受度较高,为此政协宣传工作必须要重视电视台、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介。制作专题报道及开设专题栏目,邀请政协委员、党政部门负责人以及人民群众共同参与议题的协商和讨论,增加政协工作的透明性,还可以在报刊上开辟专刊,专门对协商民主最新理论成果、委员优秀事迹等进行宣传报道。除此之外,人民政协还可以与新闻单位进行微电影或者纪录片的拍摄,重点讲述人民政协的诞生与发展,以及取得了哪些成果,突出宣传政协委员深入基层一线,倾听人民利益呼声,并为人民群众精准发声以更好的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增进团结等方面的生动形象,让人民群众增加对政协的了解程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政协宣传工作对象也逐渐呈现出群体的年轻化年轻化的受众,其选择的媒介及接受的传播内容都不同于传统媒体,针对群体价值观念多元化以及其心理和行为特点,人民政协在开展宣传工作的时候,应坚持"线上和线下"两种宣传模式。在线上充分利用各级人民政协"两微一端",同时对当今青少年群体常用的网络平台,比如抖音短视频、动漫等也加以重视,做好人民政协的网络宣传工作,逐步引领青少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牢铸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并引领青少年群体积极投身于实现民族伟业的征程中。而在线下,人民政协要积极搭建好与青少年群体沟通的桥梁,通过开展政协委员进课堂、政协委员见面会、观看人民政协历史展览等方式加强宣传工作,拉近人民政协与青少年群体的距离,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使青少年群体深刻认识到"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从而进一步认清西方政党制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三、灵活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进一步优化宣传的内容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落脚点是受众的满足,也就是说,受众在使用媒体的过程中,只有在受众的某种需求得到了满足的情况下,这种传播才是有效的。

协商民主是人民政协履职的主渠道和最高形式,是在国家制度层面保障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是为了让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主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得到充分表达,是为了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保证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因此,在人民政协宣传工作中,应灵活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做到宣传内容贴近受众。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人民政协的履职情况和作用,必须将人民群众关心的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的重大主题协商、重点提案办理的成果和过程,转化为有深度、有分量的新闻作品,积极宣传人民政协运用提案、调研视察等形式,将群众所想,所急之事办好。群众从这些宣传报道中进一步认识到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及人民政协的价值,这是政协新闻宣传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政协新闻宣传突出协商民主特点的关键所在。同时还应考虑到没有参与过人民政协工作的群众可能对协商民主的内容、过程和作用不熟悉,这就要求政协宣传工作者少用套话和程式化的政治术语,多用百姓易于接受的朴实语言;少写千篇一律的程序化报道,多写有实际内容和生动事例、能吸引读者的新闻稿件,增强政协新闻的思想性、趣味性、可读性,进一步提高政协新闻的品味和内涵。如今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人民政协报与人民政协网在人民政协报的微信公众号上特别推出的《百年同心路——与委员同访》栏目,由记者和政协委员一起探访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追寻百年大党的初心和使命,该系列视频以详尽的史实,平易近人的风格和精彩的剪辑将一段段令人难忘、激动人心的历史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更应深入思考人民政协的宣传工作如何更有效地展开,对曾经的宣传思路和宣传内容进行反思。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人民政协的宣传工作无疑是有指导性的,本文仅从"正确的舆论导向与议程设置"、"个人差异"、"使用与满足"这三个传播学中的基本理论对人民政协宣传工作做了一些初步探讨,这是远远不够的,研究人民政协的宣传工作要在实践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广泛凝聚起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 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J].求是,2019(21)

[2]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3]汪洋,魏礼静.紧扣时代脉搏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J]江苏政协,2020(05):45-46.

[4]丹尼斯·麦奎尔,崔保国,李瑶译.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周珣. 新时代媒介生态格局下政府公共传播的困境与对策[J]. 科技传播,2019(05):42-43.

[6]张晓雪.政府公共传播中的内外认知差异化研究——以山东省文化厅近三年媒介传播绩效考核为例.电子政务,2019年(11):29-39.

[7]董云虎.做好"引、聚、联"文章[N].人民政协报, 2020-05-13(008).

[8]完善人民政协宣传机制 深入凝聚各族各界共识.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1):29-39.

作者万秀区政协委员,梧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教师、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