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梧州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经验总结
  • 党派工商联简介
  • 专题报道
  • 文史资料
  • 理论研究
  • 媒体报道
  • 规章制度
  • 政协知识
系牢纽带 建好载体 增强基础
打造新时代专门委员会履职“升级版”
作者: 政协梧州市委员会日期: 2020-10-30来源: 本站 打印

专门委员会是政协联系委员的重要纽带、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在政协工作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修订完善"专门委员会通则"等制度,系牢纽带、建好载体、增强基础,推进"专"出特色、"专"出水平、"专"出成效,打造新时代专委会履职"升级版"。

一、系牢纽带,为"专"出特色夯实制度基础

联系界别、联系委员是专委会经常性工作之一。实际操作中,除党派团体等组织化界别外,非组织化界别因为召集人制度缺失往往难以有效关联,界别工作也难以有效谋划。我们印发《关于建立政协梧州市委员会界别召集人制度的意见》,把29个界别整合为23个界别组,分别落实2~3名召集人,并于今年4月15日召开座谈会,明确其"组织策划界别年度工作计划,代表本界别与专委会加强沟通联系"等七项工作职责,"积极创新、强化实效"等三项工作要求,系牢了专委会与界别之间的"纽带",既突出了政协的界别特色,又实现了专委会通过界别联系委员的"相互贯通"。

二、建好载体,为"专"出水平提供平台支撑

作为履职的重要载体,专委会工作需要履职平台作支撑。我们着力搭建好"线上线下"平台,推进履职提质增效、"专"出水平。

构建"线上"全天候履职平台。借助方便的"微信群",建立"委员在行动"24小时全天候永久协商平台8个,"相机协商"临时议题"微协商"平台多个,先后就食品安全、机动车年检监管、就业脱贫等6个议题开展"网上"协商,成效明显。如,今年2月疫情期间,教科卫体委以微信群召开医卫界专题议政会,就"使用中西医结合防控治疗新冠肺炎"进行议政,用4天时间完成了探索中医药抗疫"梧州方案"的建言。《人民政协报》对此给予了报道、"学习强国"平台给予转载,引起了积极反响。

构建向外、向下延伸的"线下"履职平台。遵循"人民政协为人民"宗旨,站稳人民立场,今年以来,我们在产业园区或城区选址,由专委会与县(市、区)政协共建寓学习交流、商事议政,察民情、听民声于一体的委员联络工作站和"求同茶室"多层履职新平台,方便"政协走进群众",方便"人民走进政协"。今年4月,经济委员会在坐落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内的"万秀站"组织"银企对接会",邀请 6家金融部门和5家政府部门负责人到会介绍金融惠企、减税降费等政策,接受园区13家企业咨询;6月2日,教科卫体委在"长洲站"举行全国"两会"精神宣讲,均取得了良好效果,赢来了各界赞誉。

三、增强基础,为"专"出成效提供机制保障

发挥好专委会在政协工作中的基础作用,需要机制保障。今年来,我们立足"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建机制、立规范,增强基础,推进履职工作由"弱"变"强"升级、"专"出成效。

规范民主监督工作。以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目标导向,打造"一线五环"工作机制。即坚持提质增效"一条主线",分步推进专题学习研讨、专题宣讲、专题调研、专题协商、专题监督"五个环节"工作,"五个专题"相互贯通、各有侧重。每年精选两个议题,开展民主监督活动,取得好成效。如,今年3~5月,以主席会议形式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民主监督,机关6委3室协同行动,在集中学习政策明政情、集中研讨知实情后,9个调研组深入9个深度贫困村和20多个"出列村",在"解剖麻雀"中推进宣讲、调研、协商、监督,形成9份报告交主席会议协商后,将成果综合报市委、市政府获重视和采纳。

规范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列入"一把手"工作,在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以"领导点题+专班研判+精准会商"打造"信息精品",推动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升级。如,今年5月,工作专班收到委员《复学后做好学生安全防护工作刻不容缓》信息后,领导阅批对其中的"中小学生防溺水"问题进行专班研判,并召集作者、相关委员、政府部门负责人会商,形成并报送了《关于做好全区中小学生防溺水工作的建议》。市教育局采纳会商成果第二天便下发通知。自治区政协通过《广西政协信息》编报自治区党委、政府,获自治区政府分管领导批示。今年以来,向自治区政协报送社情民意信息40多篇,获采用2篇,其中一篇报全国政协。

(本文是在自治区政协专委会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