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梧州市委员会
【我与人民政协征文摘登】与人民政协相识的日子
作者: 龙圩区政协委员 刘卫东日期: 2014-09-26来源: 本站 打印

我与人民政协相识,是2013年梧州市区划调整设立龙圩区,我有幸成为政协龙圩区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作为一名普通人民教师,初始我对政协的了解都是间接的、模糊的,往往只停留在教科书或是历史文献之中的认识。渐渐地,我明白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在团结各族各界爱国力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明白国家许多重大问题都经人民政协的协商而决定,事关国计民生的许多重大决策都因人民政协的建议而促成;明白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阶段,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印记。

成为政协的一员后,我的人生之路仿佛开辟了一条新通道,一切都显得那样的新鲜,那样的精彩,但同时也参杂着一些迷惑,一些不安。新鲜、精彩的是原来在教科书、历史文献中的认识,现今变成了现实,变成了自己的切身体会;迷惑、不安的是自己今后是否能胜任这一职务,能否承担这一责任。在此之前,政协于我只是一种模糊的认识;在此之后,它将成为我的一项职责和使命。在参加政协龙圩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我亲身感受到作为政协委员的光荣和自豪。路经街道、会场,看到悬挂着的“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荣辱与共”,“突出团结民主履行人民政协职能”的大红横幅令我倍感高兴更感责任重大;步入会场,大会的严谨和隆重让我肃然起敬;庄严国歌的奏响,使我的精神为之震撼;在仔细聆听政协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以及畅所欲言的座谈讨论后,我明白了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明白了原来那么多得民心顺民意、被老百姓称赞的实事好事都有政协参政议政的一份汗水,也明白了政协委员不仅是荣誉,而是代表界别群众参政议政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最初的疑问也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从一个普通的公民到一名政协委员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当我处身于政协这个大家庭时,才真正感受到当好政协委员实在太不容易了。如何写提案、如何搞调研、如何参政议政、如何行使权利、如何履行职责,这些都是我要从头认真学习的。为尽快熟悉政协业务,履行好政协委员的职责,我虚心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求教,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钻研政协理论相关理论知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政协犹如自己的良朋挚友,时时刻刻督促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政协对我来说彷如一所大学校。政协人才荟萃,委员均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各有所长。每逢政协开会,面对众多委员同行,让我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在政协这所大学校里,各种活动、报告、座谈都是学习的极好机会,通过与他们交流,我学到了原来学不到的知识。每次与委员同行们参加视察、调研都感受到政协领导和同行们的帮助和鼓励,以及众多的良师益友的指点和言传身教。经过政协这所大学校的熏陶,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同时也在不断地成长、成熟。
政协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大熔炉。政协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可容纳不同党派、不同界别、不同身份、不同意见、不同声音,经过摩擦、碰撞、熔炼、整合,使“不同”变为了“和谐”。政协鼓励大家充分发表不同意见,为了使提案和委员建议更真实客观,更具可操作性,政协经常组织委员视察、调研、座谈,不仅为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为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政协这个大熔炉中,自己得到了熔炼。

政协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委员们可以发挥自己所长,展现自身风采,在关注发展、关注民生等方面建言献策、畅所欲言,同时政协也给委员知情参政提供优越条件,让委员有机会参与调查、视察,了解实际情况,并能提出意见和建议。

政协对我来说也更像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干部职工,大家和谐相处、无拘无束、亲如一家。政协委员来自社会方方面面,有机关干部,有教师、有医生、有科技人员、有企业老板,尽管大家的身份不同,但都是这个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在这里,会上大家讲真话,讲实情,忠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责,为经济社会大发展献计献策;会下大家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相互学习。

在政协这所大学校里,我了解了人民政协的基本性质和职能;在政协这个大熔炉里,我锤炼了本领,提高了理论素养;在政协这个大舞台里,我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才干;在政协这个大家庭里,我感受了亲人之间的温暖,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与快乐。因为政协,我工作快乐;因为政协,我生活自在;因为政协,我思想进步;因为政协,我进一步懂得了如何待人待己,无论今后的岗位和环境如何变动,我都将牢记在人民政协受到的教育和传统,保持优良的作风和形象。

我想给自己种下一颗心愿:愿今后的岁月能与政协一道成长,为捍卫和继承政协的光荣传统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