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县六堡镇因六堡茶而闻名。六堡镇制茶的历史至今已有1300多年,六堡镇远近闻名。近年来,苍梧县委、县政府对六堡茶产业发展十分重视,把六堡茶作为农业优势产业来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推动了六堡茶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六堡茶种植区域已经扩大到狮寨、梨埠、沙头等9个镇93个行政村。到2011年,全县六堡茶种植面积已达5.23万亩,六堡茶生产经营企业109家,经注册登记的茶叶专业合作社27家,茶叶种植面积较大的茶场有11个,年产茶叶2382吨,年产值2.8亿元,成为广西重点产茶县。去年10月11日,苍梧县被中国茶叶学会命名为“中国名茶之乡”。去年初,苍梧县启动六堡名镇建设,全力将六堡镇将打造成为“广西特色生态名镇”。目前,六堡名镇建设得到了自治区和梧州市的高度重视。经过各方努力,六堡镇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名镇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笔者调研,发现问题还是不少,必须引起重视,下更大力气加大六堡名镇建设力度。主要问题是:一是交通落后。六堡镇是山区,只有一条崎岖的盘山公路。六堡名镇建设首要解决的是交通问题。时下的盘山公路,二百多个弯。路窄弯多,行车不畅,交通设施缺位。在六堡镇,街道只能通一部小车,连停车的地方都没有。二是卫生设施不完善。街道脏乱,垃圾随处可见。连个厕所都没有。四个产茶大村只有四柳村通了水泥路,还有理冲村 、塘平村 、不倚村3个村没有通水泥路,下雨无法通汽车。三是产业发展缓慢。旅游业起步较晚,产业综合效益偏低;城镇发展滞后,环境较差,没有形成综合旅游目的地的城镇支撑体系,城镇服务功能较弱;旅游服务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旅游文化挖掘与应用不足;镇区发展与旅游开发不够紧密,旅游氛围不浓。
笔者认为,六堡已是人们心中的名镇,应该认识到,名镇建设不是把外表装修一下就是名镇了,绝不能搞成面子工程。六堡镇应打造成“生态名镇”、“旅游名镇”、“历史文化名镇”。为此,建议:
一要抓紧推进当前各项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文化引领”的发展思路,各部门要积极参与支持名镇建设,把六堡名镇建设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镇区建设改造要加快进度,旧区改造要选准亮点,打造亮点,河边风景、大榕树造景、桥梁改造都要有特色,出亮点。新区建设要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征地工作要落实人员,落实责任,限期完成。风貌改造要加快进度,力争年底前有大的变化,以新面貌示人。
二要在茶叶种植方面下功夫。要注重优质茶园建设,把优质茶园建设当作六堡茶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要逐年扩大六堡茶种植规模,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六堡茶种植面积。要建设好规范化、规模化的标准茶园,引导更多农民以及龙头企业发展六堡茶种植。要在六堡茶的销售方面下功夫,构建商品交易平台,建设专业市场,以销售带动六堡茶种植。
三是对六堡镇镇区种茶村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完善六堡镇区排水系统,对镇区及主要交通干道两侧村庄房屋外立面进行改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村庄环境,镇区主要道路路灯更换为LED路灯,街道绿化率达到100%。把六堡茶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以六堡河两岸的茶叶种植基地为中心区,规划建设茶文化旅游区,大力发展农家乐。按照“农村变景点、农民变旅游从业者、农产品变旅游产品”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名村农家乐建设,融茶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健身度假、农业观光、购物餐饮功能于一体,为六堡茶产业的振兴发展和弘扬、六堡茶文化打下良好基础。六堡新区的建设要科学规划,把生态、文化历史融进去,把六堡新区建成生态优美、茶韵飘香、文化深厚、具有民俗特色的新区。
四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资金保障机制,把六堡名镇建设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增强县财政对建设资金需求的保障力。鼓励引导知名企业、社会团体,通过投资合作、捐助等多种方式参与六堡名镇建设,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加快推进六堡名镇建设。
五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册子、横幅标语等各种有效宣传载体,开展多形式、广覆盖的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大力支持名镇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做好六堡茶文化、中国名茶之乡、六堡名镇建设系列宣传,提高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