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梧州市委员会
  • 党派工商联简介
  • 专题报道
  • 文史资料
  • 理论研究
  • 媒体报道
  • 规章制度
  • 政协知识
市民反映西堤三路一工地持续喷淋导致路面湿滑丨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应确保喷淋点设置、喷淋场景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作者: 吴艳虹日期: 2025-10-13来源: 梧州零距离 打印


近日,有市民报料称,长洲区西堤三路一项目工地降尘喷淋设施水量过大,导致外围路面湿滑,给过往行人和车辆带来安全隐患。


9月23日,记者来到该项目工地外围路段看到,喷淋系统持续作业,水雾弥漫,路面有明显水迹,路面低洼处更形成了积水。行人和车辆路过时纷纷减慢速度,有的行人会用手上的袋子遮挡着洒到头部的水雾。从西堤公园方向步行而来的市民李女士说:“送孩子上学时常遇路面湿滑,有时候下雨天也在喷水。”开两轮车的市民小刘表示,曾多次目睹前方车辆打滑,他驾驶车辆来到该路段时也会自觉减慢速度。市民呼吁工地在落实降尘措施的同时,也应兼顾公共安全。

1_结果.jpg

9月23日,西堤三路一项目工地外围的喷淋系统正在工作,喷出的水花覆盖了半个人行道。吴艳虹 摄

随后,记者向项目施工方了解到,除了下雨天,喷淋系统整天不间断喷水降尘。

2_结果.jpg

该项目的围挡均安装了喷淋设施,并在施工期间持续运行。 吴艳虹 摄

据了解,为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规定督促各工地严格落实“九个100%”扬尘管控措施,其中包括“拆除工程施工作业场所及工地周边100%洒水降尘”。因此,全市在建工地的围挡均安装了喷淋设施,并在施工期间持续运行,以降低空气中粉尘浓度。

针对市民反映的诉求,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有关人员表示,已关注到相关反馈,将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同时,该局会联合市质安站指导施工单位等视现场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喷淋设施角度,根据天气和路面情况动态调整喷淋时长与水量,避免积水产生,并安排专人加强路面巡查,及时清理积水,设置警示标识,保障通行安全。目前,上述工地已着手整改。

市政协委员谢炯光:



城市公共管理无小事。一方面,有关部门应积极探索大气污染防治的联合调度办法,确保喷淋点设置、喷淋场景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涉及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时,多考虑用阶段性喷淋、间歇性喷淋来实现治污与保障道路通行安全的有效协同,实现“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更加触手可及”。



上一篇:加强政协协商同其他协商形式的协同配合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列表

二维码

本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