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梧州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视察调研
  • 党派工商联简介
  • 专题报道
  • 文史资料
  • 理论研究
  • 媒体报道
  • 规章制度
  • 政协知识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梧州打造为休闲旅游城市
作者: 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日期: 2012-08-07来源: 本站 打印

一、背景与目标

梧州是千年古郡,百年商埠,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梧州也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定位的“旅游目的地与集散地”。自治区党委要求梧州要成为西江上游经济带龙头,市委刘志勇书记要求梧州建设成为在广西与北海滨海游、桂林山水游“三足鼎立”的休闲旅游城市。促进我市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紧密融合,共同繁荣,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文化旅游,是突出旅游产品特质,树立旅游地鲜明独特的形象,实现旅游业差异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同时对实现旅游地历史文化复兴,创新和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市民的人文素质,提升城市的创新活力,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梧州谋划下一步发展战略与目标过程中,在梧州实施休闲旅游城市发展战略中,如何充分发挥梧州的地域文化优势,发掘和利用好梧州的文化资源,将梧州的旅游赋予具有岭南特色、西江特色的文化内涵,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相协调互相促进融合发展,实现富民强梧新跨越的战略目标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围绕刘志勇书记点题的这一课题,市政协梁华副主席率领梧州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的委员进行了调研。

二、现状分析

据自治区旅游局2011年对我市旅游资源普查分析:

梧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共收集115个旅游资源单体,分为7个主类,7个主类的序位分别是:建筑与设施类42.86%、旅游商品类42.86%、人文活动类33.75%、遗址遗迹类33.33%、水域风光类20%、生物景观类18.18%、地文景观类16.22%。

可见,梧州旅游资源以人文活动类为主,自然景观类为辅;其中建筑与设施类和旅游商品类拥有率优势明显。

通过对我市3区3县1市的旅游资源调查,结合以上普查结果所进行的综合评价分析,梧州市旅游资源的总体上呈现出资源类型丰富,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兼具;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分布相对集中;资源品位较高,空间组合良好;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等特点。

(一)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类型丰富

我市旅游资源,总体上旅游资源丰度较高。按照自然类和人文类旅游资源来看:数量上,我市自然类旅游资源数仅占总体旅游资源的25.22%;人文类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占其总体旅游资源的74.78%。从品质上看,自然类优良级旅游资源和人文类优良级旅游资源分别占优良级资源单体的38.46%和61.54% 。

从总体上看,我市人文旅游资源多于自然旅游资源,尤其是建筑与设施类,其拥有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占总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的49.57%。

(二)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空间分布相对集中

我市旅游资源分布较广,但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万秀区、藤县、岑溪市和蒙山县拥有的资源单体数量较多,均在14个及以上,其中以万秀区最多,为37个。长洲区、蝶山区和苍梧县拥有游资源单体数量较少,其中长洲区最少,仅7个。

从旅游资源类型的空间分布来看,我市旅游资源也呈现集聚性特点。地文景观主要分布在藤县和岑溪市,水域风光主要分布在苍梧县和长洲区,生物景观主要分布在蒙山县,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主要分布在万秀区,人文活动类主要分布在藤县、万秀区、岑溪市和苍梧县。

(三)资源总体品位较高,空间组合良好

我市的旅游资源品位较高,空间组合良好。优良级旅游资源共计39个,占全市旅游资源的33.91%。

(四)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

梧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西江文化、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境内人文古迹遍布,拥有新石器时代到近代的文物古迹:汉代的窑址、城址、唐代的寺庙遗址、宋代作坊遗址、明代的桥梁码头遗址等;名人古墓葬;宅第民居、坛庙祠堂、寺观塔幢古建筑;历代碑刻、民俗风情以及特色饮食等。据统计,梧州市自然旅游资源涉及基本类型为11个,人文旅游资源涉及基本类型为35个,两者之比为1:3.18。

由此可见,梧州旅游资源是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要特色,其中以骑楼城-龙母庙、中山纪念堂、冰泉豆浆、龟苓膏、人工宝石等,对游客最具吸引力。

同时,梧州旅游资源也存在景点小而散,交通不便,名气不大等明显缺陷。

由此可见,刘志勇书记提出的梧州打造休闲旅游城市的构想是正确的,是符合梧州实际的。充分利用梧州的人文文化资源,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符合梧州实际和发展情况的,可行的。

三、对策与建议

(一)形成三个龙头景区

1.苍海休闲度假旅游区

高起点全力推进苍海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锁定苍海休闲度假旅游区的建设目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梧州旅游的龙头景区以及西江黄金水道标志性景区。重点策划一批具有共同产品精神的核心旅游吸引物,如西江文化博物馆、舜帝文化园、垂钓基地、游艇基地等。以苍海为龙头,整合南岸片区的八宝塘、圣文园、体育训练基地、长洲岛、长洲水利枢纽等资源,推动城市旅游的发展。

2.开发建设元丰监遗址文化公园

积极主动抓住当前国家在各地兴建“国家级文化遗址公园”的机遇,把钱鉴打造为国家级文化遗址公园。由香港毅德控股有限公司编制的《梧州元丰监遗址文化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初步编制完成。据悉,目前有珠海客商及在梧客商有兴趣投资此项目。项目的资金渠道,一是国家对“文化遗址主题公园”的政策性投资,二是招商项目投资,三是自治区人民银行与钱币学会对此项目极感兴趣,可争取银行贷款。

这项目若能建成,将成为梧州一个龙头景区,可带动钱鉴片城区的开发。文化旅游部门要树立项目意识,要规划设计一些大的项目,吸引投资,拉动产业大发展。

3.营造历史文化街区

主打“古苍梧”历史文化品牌。用“古苍梧”作为核心理念来统领梧州的岭南文化、广信文化、龙母文化、广府文化、水文化、军事文化、商贸文化、骑楼文化、狮王文化、古街巷村落文化等,用岭南文化基因和灵魂,融入到我市各个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中去,用同一种文化灵魂统一我市旅游景区建设。

在“古苍梧文化”的理念下,开发以下文化旅游系列产品:

(1) “梧州古城”产品体系。以“梧州古城”为理念,整合河东片区,升级改造骑楼城,打造我市“文化旅游街区”。

①包装营销“梧州古城”产品。将骑楼城、龙母庙、四恩寺、历史文化长廊、中山纪念堂、珠山景区(市博物馆、白鹤观、英领事署旧址)、李济深故居等体现梧州历史文化的景区景点整合成一条旅游产品线路,共为一体对外营销。

②深挖历史内涵,建设历史文化景区。河东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要以骑楼城为核心,将河东老城区整合为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岭南文化街区,怀旧休闲的文化街区。利用梧州河东老城区地灾整治工程之后腾出的空间,建设古苍梧王赵光广场,包含赵光雕塑和广信文化展示等。

以广西革命火种策源地为主题,将我市红色旅游资源集中的河东片区进行项目包装,争取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期补充名录,依托周边金龙巷街区、维新里等具有梧州历史风貌的旧街区,开发红色旅游。打造成为广西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

利用开埠通商时期留下的海关旧址,建设海关博物馆。利用钱鉴元丰监遗址建设以宋代风格为特点的古钱币博物馆。在四恩寺建设牟子殿。在锦鸡岩恢复舜帝庙。等等。

结合骑楼城具备建筑艺术及人文文化欣赏价值,整体提升该项目休闲娱乐服务和旅游文化品位价值;将河东老城区的范围内的临街商铺实行整体装饰、包装,打造具有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功能,集“文、情、游、娱”于一身的休闲商业区。

目前,“升级改造骑楼城”的主要困难在于产权问题。政府要通过产权的变更,将现有的住户居民搬迁出去,才能对整个街区进行包装、经营、管理。

同时,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的中山纪念堂、龙母庙、李济深故居、中共广西特委旧址、英领事馆旧址、旧海关遗址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开发,改造成为具有文化、旅游集聚区,通过大项目的实施,既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也能带动周边传统餐饮业、商业、旅游业的繁荣,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戏,各方共赢局面。

③引入城市休闲元素,打造几条特色商业街。将该区域打造成我市居民首选的休闲街区。在骑楼城内规划建设具有本地特色以及全国各地特色的美食街,具有梧州特色的龟苓膏、腊肠、人工宝石、玉器、奇石、古币等特色商业街;在桂林路、桂北路规划建设以龙母庙为中心,以宗教文化为主,设放生宗教活动、香烛、旅游纪念品、宗教饰品经营等宗教文化活动一条街。

④包装整合一些特色文化旅游线路产品,使梧州“小而散”的景点“连成线”、“连成片”。

“天国古城”产品。充分利用太平天国留下的文化遗产永安州封王遗址、西炮台公园、古战场以及梁羽生公园等,对能修复的加以修复,不能修复的加以控制。在蒙山县城的未来规划建设中,要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古城的城市景观特征,从而使“天国古城”这个旅游产品“有看头”,成为真正的旅游产品。

宗教文化产品。以龙母庙景区、四恩寺、白鹤观为载体,通过举办一系列的龙母文化旅游活动,以及深入挖掘龙母文化的精髓,打造旅游专场演出,使龙母精神得以提升和活化,突出其文化特性。

名人故居产品。重点通过李济深故居景区的改扩建以及所在村的城乡风貌改造,塑造“名人故里”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并通过与景区周边的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发展乡村旅游。通过西江黄金旅游带开发,将位于西江畔的藤县新马村袁崇焕故里建设成为西江黄金旅游带的一个重要景点。

(二)强化“休闲元素”设置

打造休闲旅游城市,要营造休闲元素和氛围,要按照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玩”的标准,根据梧州的实际情况、产业特色,营造休闲文化元素。针对来梧游客中粤港地区游客占90%、自驾车游客占60%的情况,可注重强化以下几方面休闲文化元素:

1.“农家乐”休闲文化

我市各县(区)发展“农家乐”旅游,有天然条件、先天优势。如夏郢镇的千亩油菜花、枇杷山庄、苍梧六堡茶、沙头迟熟荔枝、岑溪藤县沙糖橘、蒙山桑蚕养殖等,一年四季均有特色农产品,能够吸引粤港澳游客和自驾车游客,包括本市的游客。可结合沙滩、水上娱乐等项目,增强游客的参与程度,自助游乐。

我市现有广西农业旅游点10个:

玫瑰湖现代农业生态园、圣文园、旺甫枇杷山庄、倒水镇大同村农家山庄、大爽河生态游乐景区、龙门避暑山庄、岑溪阳光农业生态园、天龙顶山地公园、石表山休闲景区、蒙山程村桑蚕农业旅游点。

广西星级“农家乐” 旅游点7个:

梧州市石表山道家村农家乐、岑溪市露台水上乐园、岑溪市南渡镇竹家庄、倒水镇大同村农家山庄、玫瑰园沸腾农庄、长洲镇竹湾村悦江庄园。

充分发挥这些农业旅游项目的作用,充分发掘其潜力,带动我市农业生态旅游。建议在农业产业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把农业生态旅游一起规划,一起投资,一起发展,既带动农业产业化,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中医保健文化

梧州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与中医药文化传统。看名医,购名药,尝药膳,可以成为梧州休闲旅游的“保健元素”。以梧州市中医院与康复医院为主,整合全市中医保健、推拿按摩等保健医疗力量,与旅行社挂钩,建立中医保健、推拿按摩等保健医疗点,为游客提供定点服务。以中恒制药集团为主,设置梧州特色名药、药膳、保健食品购物点。

3.地方特色饮食文化

广西素有“食在梧州”之称。饮食文化是梧州的软实力之一。目前梧州饮食文化与大力推进中的旅游文化不相适应的主要是:一是梧州名小吃的店铺分布比较零散,位置偏僻,没有形成地标式的小吃一条街。二是门面装修、包装、宣传欠缺。三是长期不注重品牌经营,缺乏权威品牌和权威推荐。老字号饮食店逐渐消失。

结合三个城区建设具有梧州特色的商业街,在万秀区打造地标式的美食一条街、特色小吃一条街,积极打造餐饮名牌,形成梧州小吃的著名品牌,扩大梧州名牌小吃的发展空间。如举办梧州饮食文化节,在评选 “梧州名小吃”的基础上,注重搭建平台和载体,通过商务部门、旅游部门、媒体、商家联动,联合组织具有影响力的、有广大市民与游客们广泛参与的美食推广活动。

4.六堡茶文化

苍梧县目前正在将六堡茶产业化发展与六堡镇“特色生态名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依托六堡茶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将茶文化与六堡镇当地的风土人情、旅游文化相结合,打造六堡镇“特色生态名镇”。 

苍梧县已经将六堡名镇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融入产业文化和民族特色,专业规划,专业设计,以六堡镇六堡河两岸的茶叶种植基地为中心区,规划建设茶文化旅游区,融茶文化体验、浏览观光、乡村休闲、健身度假、农业观光、购物餐饮功能于一体,以此在更大范围内弘扬和推广六堡茶文化,统筹建设形成一个以六堡茶产业发展为龙头、风景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生态名镇。

苍梧县要抓紧完成生态农业项目建设中的六堡茶苗圃基地建设、高标准六堡茶示范园建设,以及城镇建设项目中的六堡茶文化广场建设,并在广场上建设各种体现六堡茶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的牌坊、雕塑、六堡茶文化展示馆等建筑,形成产业特色氛围。

六堡镇要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和茶文化资源,在六堡镇的茶叶基地开发六堡茶生态游、农家乐和水上游乐等一批旅游项目。

关于六堡茶文化旅游,现在最欠缺的是游客的体验参与环节,即要增加游客自助参与采茶、炒茶等制茶过程。在六堡茶各产业园、六堡茶产销旅游点,应注意设置这一环节,让游客在制茶、购茶、品茶、吃茶膳的过程中,体验和享受休闲旅游的乐趣。

5.水上休闲游乐

一是组织开展跨省区市的群众性游泳活动。由于地域文化特点,我市的水上运动是有群众基础的。我市冬泳协会、游泳协会在国内、在两广都有名气。每年可以组织两广各地甚至全国各地的游泳爱好者来到梧州,进行横渡西江、漂流桂江等大型群众性水上体育活动。数百乃至上千人汇集梧州两三天,既可以提高梧州的知名度,吸引各地媒体来梧采访,又能拉动吃住购等消费,以及周边县区景点的游览。

二是开发游艇摩托艇运动游乐项目。我市桂江、西江尤其长洲水利枢纽坝上库区,建成后的苍海项目湖区,水面辽阔,适合发展游艇、摩托艇运动游乐项目。目前梧州有私人游艇五艘,摩托艇十七八艘。已成立游艇协会。市体育局和游艇摩托艇运动爱好者均对发展此游乐项目有兴趣。目前缺乏的是整体规划,旅游、体育、航道等各关部门的协调协同统筹。建议在长洲水利枢纽坝上库区、建成后的苍海湖区发展游艇、摩托艇运动游乐游览项目。

三是开发休闲垂钓产业。广西是全国渔业重点省区。近年来,广西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山清水秀的广西吸引了大批外国钓鱼爱好者前来参加“翱绻”霰。今年上半年,规模超过百人的国际钓鱼比赛,在南宁水牛所垂钓基地已经办过20多场,平均差不多每个星期有一场。

统计表明,目前全区垂钓业共安置就业岗位5万多个,主要休闲垂钓基地周末接待垂钓者15万人、接待观光客50万人以上,全区垂钓活动年产值已达10亿元。

我市的渔业资源丰富,渔业特色鲜明,这不言而喻。建议利用防洪堤外侧、玫瑰湖、苍海项目苍海湖、长洲枢纽坝上库区等发展休闲垂钓产业。把玫瑰湖、苍海项目苍海湖建成垂钓基地,吸引粤港澳和东南亚国家的垂钓爱好者。

6.高尔夫运动

苍梧梦都美高尔夫俱乐部拥有目前号称广西一流的高尔夫球场,可与苍海项目一起联动,吸引两广、港澳高端游客。

(三)交通道路问题

梧州各县区景点的突出问题是交通不便,道路状况欠佳。如国家AAAA级景区石表山至今没有班车线路,市民前往游玩极为不便。建议结合农村交通道路基础建设,“村村通”工程,优先考虑、规划、安排各景区的路网建设。力争在“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期间,使我市各县区的旅游景点的交通状况有较大改观,并安排班车线路方便市民游客,设置显著的路标指示牌以方便自驾车游客。

(四)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平台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变产业发展人才缺乏的状况。

梧州高校和科研机构较少,严重制约了梧州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聚集。从事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人才匮乏,现有从事文化艺术事业的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短缺现象非常严重。

一是缺乏文化、旅游创意人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需要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既通晓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内容、又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既懂产品研发又懂艺术创作的实用专业人才,以及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层次领军人才,而现有的人才储备远远不够;二是缺乏文化经营人才和领军人物,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我市的文化经营和旅游产业人才屈指可数。

就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充分利用梧州学院的教学科研力量,充分发挥梧州学院师生的作用。梧州学院的李丰生院长与程道品副院长,就是研究旅游产业与规划的专家,我市文化旅游部门可以聘请他们为产业发展顾问,并与梧州学院进行战略合作,利用学院的师资力量与研究机构(如西江研究院)进行产业研究、规划,利用学院的学生、毕业生资源弥补我市文化旅游产业人才之不足,利用学院的教学科研平台对现有的文化旅游产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二是有计划地引进人才。向区内外招聘文化、旅游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创作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包括招聘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逐步改善队伍结构僵化、人员老化的状况。

三是构建合理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培训,提高其素质与能力、水平。采取措施激励其干事创业,激发其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克服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维模式与陋习。

2.搭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尽快使梧州市文化旅游发展公司投入经营运行。

梧州市文化旅游发展公司目前已完成了公司名称预核准、公司董事、理事选举,文化展览中心、龙母庙资产移交方案已分别上报市政府待批复。已落实借入注册资本300万、公司启动资金10万元。公司将为全市文化旅游影视产业发展搭建经营平台、项目平台、融资平台。

据了解,该公司若要正式启动和正常运转,急需解决筹建资金问题,移交文化展览中心经营面临的财产移交、人员接收、债务处理等问题。有关部门要尽快协调理顺解决以上问题,使文化旅游发展公司能够尽快投入正常运营。

(五)建立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1.创新旅游和文化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

文化旅游产业涉及的部门较多。要打破部门分割、管理多头的局面,整合管理资源,理顺管理机制,对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投资项目、扶持政策、宣传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协调指导,使之相互促进、彼此协调、综合配套。已经组建文化旅游发展公司,要尽快实行市场化运作。

2.建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专项基金

政府每年可安排设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融资担保、政府重点采购和后期奖励等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文化产品、服务和项目予以扶持,支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按照突出重点、形成亮点、兼顾一般、推动全局的原则,培育一批文化、旅游相结合,有重要示范、引导、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

3.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目前我市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没有出台专门的、具体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政策。建议市政府吸纳各地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尽快研究制定较为系统、操作性强、细化的发展政策。例如对文化高新企业和旅游产业进行税费减免;享受比工业用地更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在信贷融资、资产处置方面按股份制和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化,旅游产品审批权限等方面参照先进发达地区做法等。

同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领域。成立相应的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以及风险担保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政府引导、资本运作、扶优扶强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解决文化、旅游企业融资难问题。

(六)关于宣传推广

要围绕刘志勇书记提出的“休闲旅游城市”的定位,结合我市的人文文化内涵,设计好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方案。这个方案要由专业机构、专家来制订,宣传品要由高水平的专业人士来制作。

宣传推广还要注意兼顾大众传播与小众传播,注意兼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注意宣传手段、方式的多样化。当今社会,人们的兴趣与爱好,旅游的方式都已经多样化。我们的宣传推广的手段与方式也应多样化。针对各种兴趣爱好、各种层次的受众,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并根据各种节庆、各种季节、各种需求,策划推出各种有特点的旅游活动和设计各种旅游线路。

注意利用新媒体,除了利用传统媒体进行宣传以外,还要注意运用网络上各种专业网站、论坛、手机、微博、QQ群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吸引各种小众群体。

注意利用各种民间团体。根据各自兴趣爱好,人们已组成各种民间团体,如车友会、钓鱼协会、游泳协会、登山协会、驴友会、游艇协会、钱币协会等等,可以通过我市这些民间团体,对外宣传我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梧组织活动,吸引外地的同行同好来梧交流、联谊、旅游,从而达到增加游客、扩大宣传、提高我市的文化休闲旅游知名度知晓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