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梧州市委员会
  • 党派工商联简介
  • 专题报道
  • 文史资料
  • 理论研究
  • 媒体报道
  • 规章制度
  • 政协知识
民革广西梧州市委会:用好统战文化资源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作者: 梧州政协网日期: 2025-11-19来源: 团结报团结网 打印

近年来,民革广西梧州市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新时代民革祖统工作使命定位,充分发挥梧州市统战文化资源优势,创新开展民革“四位一体”建设,不断提升履职能力,积极助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图片
加强理论学习,建言厚植祖统工作人文基础
图片


民革梧州市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在全国两会期间看望民革等界别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民革组织的优势和加强自身建设的要求,深入挖掘梧州统战文化尤其是与民革相关的文化资源,做好保护传承、挖掘研究和精神内核发掘工作,不断厚植祖统工作的人文基础和社会基础。


梧州有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还有民革前辈李济深、陈良佐的故居等重要统战文化资源。近年来,围绕保护利用梧州统一战线历史资源,梧州市政协、民革梧州市委会多次组织调研协商活动,并通过会议发言、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多种方式向中共梧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建言献策,部分建言获采纳。《深化“孙中山在广西”史料挖掘研究和利用的建议》《关于加快文旅东进更好开发保护李济深故居和梧州中山纪念堂的建议》《关于申报陈济桓故居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议》等一批社情民意信息获自治区政协采用。其中,《深化“孙中山在广西”史料挖掘研究和利用的建议》获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批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李济深先生诞辰140周年,民革梧州市委会深入研究抗战时期李济深、陈良佐等民革前辈在梧州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展统一战线活动的史实以及保护利用相关遗迹,配合梧州市政协多次组织调研协商,并向中共市委、市政府积极建言献策。《战报》是中共梧州党组织创办的宣传抗日救亡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刊物,报名由陈良佐题写,李济深先生曾多次在《战报》编辑部旧址活动,民革梧州市委会、梧州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在组织专家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保护利用《战报》编辑部旧址,专门向有关部门作了建言。


近年来,民革梧州市委会积极参与挖掘研究梧州统战历史文化,配合上级部门召开了“李济深与人民政协”座谈会,协助梧州市政协编印出版了系列图书,组织学者撰写并发表统一战线研究文章,系统梳理梧州统战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内在联系,深化对统一战线历史经验的理论阐释,助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统战文化理论体系。


图片
抓好履职创新,协同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矩阵
图片


民革梧州市委会坚持履职创新,多措并举推进统战文化因子的挖掘利用,以民革“四位一体”建设为抓手,推动自身建设走深走实,并助力梧州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体系,让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基因转化为民革党员和当地群众团结奋进的精神动能。


被列为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李济深故居,是李济深从事民主革命和爱国主义活动的历史见证。为大力弘扬和传承民革前辈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近年来,梧州市政协、民革梧州市委会积极助力李济深故居修缮及重新布展工程,不仅提供指导性建议,还协助配合解决存在的问题。中共梧州市龙圩区党委、区政府采纳梧州市政协、民革梧州市委会提出的相关意见建议后,结合李济深故居修缮,先后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做好故居重新布展工作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一方面,通过“沉浸式场景还原+文物活化展陈+文献史料编撰”的展陈模式以及线上线下多元呈现的方式,在故居构建起立体化红色教育场景,使李济深先生“一心为国、振兴中华”的革命生涯得到全景式呈现;另一方面,建设李济深与人民政协长廊、民革书屋、龙圩文史馆、大坡政协委员工作站、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等,形成“故居本体+文史馆+实践基地+文化长廊”的教育矩阵,以故居本体作为核心空间,以历史场景为教材,深化“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在龙圩文史馆,系统展示2013年龙圩建区以来各民族各界共建家园的奋斗历程;用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搭建民主协商平台,促进各族群众共商共治;同心文化长廊通过诗词长卷的形式,生动诠释李济深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的历史脉络。近年来,李济深故居接待全国、省、市各级民革组织参观及调研人员达300多批次3000余人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10万人次,接待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参观团组60多批次。目前,李济深故居已成为梧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结合“四位一体”建设,民革梧州市委会在李济深故居设立了民革党员之家,组织民革党员到这里学“四史”和民革党史,学习政策方针,坚定发展信心。为更好发挥这个教育基地的统战作用,民革梧州市委会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利用故居配合组织不同主题的梧州统战文化展陈。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民革梧州市委会配合梧州市政协等单位,在李济深故居举办了“弘扬黄埔精神 同心共圆中国梦”——李济深与黄埔军校专题图片展,从不同角度展现李济深在黄埔军校的创建、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展示黄埔军校所承载的“爱国、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拉近了与黄埔同学及其亲属后代的感情。


2025年是民革中央确定的履职能力建设年,结合民革中央要求,民革梧州市委会进一步用好统战文化资源,着力提升民革党员履职能力。今年3月12日,民革梧州市委会在中山纪念堂举行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活动。11月18日,民革梧州市委会承办“缅怀民革前辈 传承优良传统——纪念李济深主席诞辰140周年”团结读书会。


民革梧州市委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配合梧州市政协、龙圩区政协,不定期邀请界别群众走进故居民革党员之家,汇聚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团结反“独”、推进祖国统一的强大力量。民革梧州市委会还配合相关部门和县(市、区),利用统战文化资源针对不同群体实施精准教育,如面向干部开展“弘扬革命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面向青少年培育“红领巾讲解员”队伍,开发“铭记抗战历史”研学课程并纳入校本实践体系;面向普通群众,推出沉浸式打卡路线,以李济深传奇人生为叙事主线,融合本土文化元素与民国历史场景,使各族群众在互动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与民族团结的双重内涵。


图片
坚持以文塑旅,助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民革梧州市委会将中共梧州地委旧址、广西特委旧址、中山纪念堂、李济深故居等史迹作为文化振兴的重要资源,通过助力保护利用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增进文化认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发展模式。


紧扣梧州打造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民革梧州市委会围绕统战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等内容,配合梧州市政协组织视察调研和协商建言,激活资源的多维价值,将统战资源“软实力”转化为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硬支撑”。龙圩区吸纳建议,在之前建成民革书屋、李济深与人民政协长廊、大坡政协委员工作站等设施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3055万元拓展景区版图,建设景观小品、文化景墙等配套设施。与此同时,以故居为主体构建“一核三区”文旅发展格局,打造“红绿蓝”三色旅游动线,即爱国教育红色线,串联广平镇调村农会旧址、红岩英烈黎洁霜烈士故居等红色遗址,打造“革命历史长廊”;生态康养绿色线,整合苍海湖、稻渔基地等资源,推出“游故居—品六堡茶—观稻渔共生”生态康养线路;工业研学蓝色线,联动梧州临港经济区—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爱国精神+绿色发展”主题线路。龙圩区还深耕故居文化IP,将故居所承载的爱国主义文化、历史内涵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让“济深故里”成为城区形象招牌。


下一步,民革梧州市委会将继续与相关部门发挥联动作用,深入挖掘利用梧州特色统战文化资源,推动统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_结果.jpg
《团结报》2025年11月18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