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梧州市委员会
  • 党派工商联简介
  • 专题报道
  • 文史资料
  • 理论研究
  • 媒体报道
  • 规章制度
  • 政协知识
协商在一线 聚力谋发展
作者: 黄伟 钟修仁 潘柯君日期: 2024-11-21来源: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打印

1_结果.jpg


“系统性地推进制度改革,清除市场经营不便利要素。”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广西外向型、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10月29日,自治区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桂在协商”全媒体协商,围绕“打造特色产业体系,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议题进行协商建言,集聚众智、汇聚众力、共谋发展。

这是自治区政协开展“桂在协商”全媒体协商的精彩一幕。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2019年以来,自治区政协打造新型协商载体,创新开展“桂在协商”全媒体协商,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各级政协委员深入现场调研,走进演播室、协商现场,与有关部门以及基层群众面对面协商,将协商过程通过全媒体平台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有效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截至目前,“桂在协商”已开展100期,协商议题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对外开放、文化传承、服务民生等方面,通过访谈对话,政协委员、职能部门、专家学者等各方在协商中解疑释惑、解读政策,共同为解决问题出谋划策,体现了“商以求同,协以成事”背后的政协担当。


1

聚焦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9月26日,在第十六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中国·玉林)上,博白展馆内的芒编产品琳琅满目,精美绝伦,逛展客商对博白芒编产品赞不绝口。

这些精巧的展品背后,蕴藏着一个大产业。

玉林市博白县芒编工艺历史悠久,当地编织技艺编织出了具有浓郁文化色彩和审美价值的芒竹编制品,发展成为当地特色产业。

围绕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博白芒编产业,第97期“桂在协商”全媒体协商以“打响博白芒编品牌 做强乡村特色产业”为主题,邀请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一起联动,共同探讨如何建立编织工艺品产业集聚区、进行技艺传承与保护等,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接地气、贴实际的协商交流,为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政协力量。

罗汉果,被誉为东方神果。2020年,罗汉果产业列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桂林市罗汉果种植面积已突破30万亩,这个“小神果”在乡村振兴中彰显着“大担当”。

“建议优化和提升罗汉果的原料链,提高罗汉果原料的产量和质量。”

“建议围绕罗汉果开发一些更加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加大力度在网络推广……”

“桂在协商”走进桂林永福县苏桥镇罗汉果产业园,围绕“小小罗汉果 乡村振兴大产业”主题开展协商交流。协商现场气氛热烈,参加协商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畅所欲言,积极为罗汉果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桂在协商”积极探索现场、网络、视频连线等协商模式,不仅走进演播厅、会议室,还走进田间地头、学校工厂、社区街道等协商一线现场。通过主持人发起访谈对话,政府职能部门、专家学者、政协委员等在协商议政中诠释公众疑惑,共同为解决相关问题出谋划策。群众在现场与政协委员互动,实现近距离参与,意见建议被听取,调动了参与热情,从而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桂在协商’形式很鲜活,是有效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由衷点赞。

2

传承文化瑰宝 赓续红色血脉

“锵锵锵……”一阵阵锣鼓声在梧州市文化展览中心剧场内响起。11月5日晚,2024年梧州·粤港澳大湾区粤曲(折子戏)邀请赛粤曲专场《昭君出塞》精彩上演,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

梧州是粤语和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孕育出了风格不同,又互相有渊源的地方剧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生活的丰富,这些传统剧种面临着逐渐被人遗忘的危机。

第34期“桂在协商”走上梧州戏剧舞台,邀请住桂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常委、梧州市政协委员、梧州粤剧传承人,共同探讨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戏曲文化,提出了产业升级、戏曲进校园、建设人才队伍等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治区政协调研组围绕“挖掘桂北红色文化资源,讲好湘江战役故事”开展专题调研,并以此为主题开展第37期“桂在协商”全媒体协商,邀请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以及全州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一同协商议政,努力用好红色资源,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

据了解,自治区政协每年的协商计划共设置议题20—22个,每年“桂在协商”全媒体协商频次约20期,每期集中一个议题,由自治区政协办公厅总体策划和组织开展,这些议题触角广、议得深、议得透,是对政协年度协商计划的有益补充,是全区政协系统通力合作的成果。

3

务实协商建言 议出民生幸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除了关注广西发展的议题外,“桂在协商”也聚焦社会热点、事关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民生议题,垃圾分类、家政服务、口袋公园建设……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在协商范围之列。

垃圾分类事关生态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19年,首期“桂在协商”就以“垃圾分类 桂在行动”为主题建言献策,并结合督办“加快推进广西垃圾分类处理”重点提案,组织委员和专家深入居民区、垃圾中转站等地开展调研,第2期仍然聚焦“垃圾分类”,为垃圾分类及处理提供“政协方案”。连续开展两期后,2019年11月,我区9个部门联合印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协商成果融入社会治理行为之中,转化为推动工作之举、破解难题之策。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对居民小区边角“零碎地”进行了改造,建设“小而美”的口袋公园,让居民休闲娱乐有了更多的好去处。“桂在协商”第43期着重关注“口袋公园”与市民百姓的城市梦,邀请钦州市政协委员以及钦州市自然资源、城市管理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围绕这一主题提出对策建议。

在自治区政协统筹组织下,各市政协踊跃给“桂在协商”报送议题,并组织委员围绕相关议题开展调研协商。自治区、设区市、县(市、区)三级政协在履职工作中实现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整体效能得到了彰显。“桂在协商”已实现各级政协委员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参与协商达453人次。在“桂在协商”的示范带动下,“玉事好商量”“珠事好商量”“邕有协商”“钦近协商”等各市政协特色协商品牌纷纷呈现。

为使民主协商传播效果最大化,“桂在协商”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新媒体、网站、客户端等全媒体手段将协商过程和协商成果进行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展示,有效宣传了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地位和作用,推动政协协商提质增效。

“选题从党政关注到群众关切、从推动发展到促进和谐、从事关全局到聚焦一域,协商方式从你说我听变成有问有答,‘桂在协商’已成为自治区政协独具特色的协商形式和协商品牌。”自治区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肖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