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已开工建设3674套,同比增长257%,完成投资额1.4亿元”,这是日前梧州市委书记刘志勇在自治区工作汇报推进会上,就加快推进“安居”工程的汇报。据悉,自2009年以来,该市扎实推进“安居”工程,至去年共建成各类保障房14000套。知情者都说,这些数字的背后,饱含着该市政协的深情奉献。
建言献策掀起建设高潮
居,历来是民生的重要内容。“2009年以来,市政协始终协同献策、助推建设,可以说,在我市保障房建设路上,总有政协身影,总有政协的声音。”该市政协主席吴汉华如是说。
为配合市委、市政府开展安居工程建设,2009年,该市政协组织委员开展专题视察,提交了大力推进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房建设,严格执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准入条件,严禁私自转租、出售保障房行为等5条建议。市委市政府重视并采纳了政协的建议,于 2011年,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廉租房、公租房建设100万平方米,完成经适房、限价房建设100万平方米,完成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100万平方米,掀起了“安居”工程建设高潮。同时,对各类保障房的准入作出了规定。
发挥提案作用建设保障房
梧州市政协把督办委员提案作为推进保障房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2011年,对委员提案《关于加大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比例的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在督办视察过程中,委员了解到,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多头管理、土地供应迟缓和不足等问题,为此,市政协再建议,理顺管理体制,成立保障性住房统一管理机构和保障房建设投融资实体公司;加大供地力度,保证保障房及中小套型普遍商品住房用地的比例;把保障房建设与城区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等。建议得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肯定和回应,该市当年成立了梧州市保障房建设投资公司,负责保障房的融资及建设等。
随着保障房的建成和交付使用,保障房小区管理难、维护费用高、物业费收缴率低、管理制度尚未完善等问题又浮了上来。这些问题的出现,吸引着政协委员关注的目光。在今年市政协全会上,多份提案或大会发言剑指保障房小区的管理。九三学社梧州市委会认为保障性住房的后续管理应未雨酬缪,建议设立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对保障房实施监管;每个保障房社区设立1名专管员,承担服务管理责任;实施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费补贴制度,减轻低收入家庭负担;建立保障性住房“造血”机制,在小区建设时按一定比例配建设公有产权经营性商业用房,以补贴小区物业管理费的不足。目前,这些建议已经得到重视,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要认真研究落实委员的建议,加强监管,确保老百姓住得进、住得起、住得安。
多渠道献策推进危旧房改造
梧州是名副其实的山城,历史上相当部分房屋依山而建,经长年风雨侵蚀,特别是地质灾害的影响,这部分房屋严重受损,虽经历次旧城改造,但至2011年,仍有C、D级危房468幢7.6万平方米。为推进危旧房及工矿棚户区的改造,2011年,该市政协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关于旧城区改造的问题与对策》,针对存在的规划和政策等问题,提出了尽快开展旧城区改造规划编制,探索改造工作新机制,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推进旧城区改造、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等7条建议。市长王凯亲自阅批报告,要求三城区和市直单位认真阅研,做好前期工作,“政府就此事要专题研究”。
为使危旧房及工矿棚户区改造能够健康发展,在2011年和今年市政协全会上,市委书记刘志勇、市长王凯分别参加委员联组讨论,与委员共商对策。市政协积极组织委员通过讨论、发言、提案和专题调研为“安居”工程建言献策,共提交各类建言26条,并得到了很好的采纳和落实。目前,该市危旧房及工矿棚户区改造正如火如荼进行。
(刊于《广西政协报》2012年5月10日一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