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梧州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 党派工商联简介
  • 专题报道
  • 文史资料
  • 理论研究
  • 媒体报道
  • 规章制度
  • 政协知识
质量优 亮点多 有创意
市政协创新履职工作综述
作者: 苏炳培日期: 2012-03-01来源: 本站 打印

“委员履职热情高,议政建言质量优,履职工作亮点多”,不久前闭幕的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赢来了社会各界的一片赞扬。好评的背后,是市政协创新履职工作的不懈探索和努力,是市政协坚持正确理念,务实创新,扎实推进履职工作的生动实践。

  “三让”工作理念,带来一片履职热情

  “让委员多参与,让委员多说话,让委员多露面”,这是市政协主席吴汉华的要求,也是市政协换届以来贯穿于工作中的理念。

  早在数月前,市政协举办的健全完善梧州市防灾减灾体系专题协调会,两次提案工作座谈会,一次覆盖全体委员的界别委员联组活动,绩效考评、百名科长大评议等,均突出了“三让”的工作理念,除尽可能让更多的委员参与外,还借助《梧州日报》平台,先后以专题形式整版刊登委员在专题协调会、在旅游景点建设中的意见建议。“想不到自己的意见能在报上刊出,今后,要更好地参政履职,不辜负人民群众的重托”,梁广辉委员的一番话,惊喜中透出热情。

  “三让”工作理念,大大激发了委员的履职热情。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联组讨论会上,召集人不足30字的开场白话音刚落,张剑松委员马上接上话,“梧州高中是梧州的一个品牌,在建的新梧高要传承这个品牌,就要增加新梧高的各项投入”。在刘志勇对委员建议作出回应后,秦清泉委员接过话匣,一下子就和谐拆迁、农村道路养护、危旧桥改造三方面提出建议……麦克风在来自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经济等界别的委员手上传递,场面热烈而融洽。

  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无论是大会会场,分组讨论会场,或是提案收集处,还是委员的住处,处处涌动着委员炽热的履职情怀。

        四个月锤炼,让质量演绎精彩

  “议政建言的质量是履职的生命,必须把议政建言质量放在首位”。因此,市政协领导多次对提高议政建言质量提出要求。

  基于这样的理念,在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后四个月时间里,全体政协委员围绕中心,深入调研,了解市情,反映民愿,做到党委想什么、政协就谋什么,政府需什么,委员就帮什么。

  为提高提案质量,市政协除为委员开办政协提案知识讲座,在会前组织委员开展调研视察外,去年10月,与市党政部门协商,形成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等十方面131条提案选题印发全体委员,11月,先后两次组织政协组成单位和委员,到历年承办提案大户问“提案”。在市公安局召开的提案座谈会上,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补祥斌当场就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等多个问题,提请市政协委员调研、献策。此外,市政协领导和提案法制委员会领导还多次到各民主党派,协商提案选题,提出撰写建议等。

  民革市委会为写好推广种植高脂速生马尾松的提案,从去年10月开始,深入各县(市、区)及相关单位、企业,了解情况,研讨对策。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委员共提交大会发言18篇,提交提案140件,其中立案129件。“这些提案,大部分均能紧扣中心选题,分析问题透彻,提出意见建议客观,整体质量较优。”市政协提案法制委员会主任梁斌说。

  “ 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市城市人口迟早会像全国一样超过农村人口,要超前规划城镇民生设施,应对城镇人口的增加”…… 不仅是提案,委员的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同样精彩。没能到会听取大会发言的市委书记刘志勇,会后专门阅读了委员的发言材料;在另一个联组讨论会上,因政协委员提的建议精彩,市长王凯听得入耳,讨论会居然超时了。

   一个个“第一次”,让创新贯穿始终

  1月17日,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当天,吴汉华专题听取大会秘书处筹备工作情况汇报时要求,大会发言应以质排序,以促进议政建言质量意识的增强。当时,大会秘书组已把党派排序作为发言顺序告知各党派。“通知了,可以再开会,说明改动的原因”。据悉,市政协会前对已确定的发言顺序作出调整,尚属首次。

  其实,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第一次”的工作还真不少。专题协调会,是第一次;在媒体整版专题刊发政协委员建言,是第一次;上门提案承办单位问“提案”,是第一次;新闻媒体以图文和视频直播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闭幕式实况,是第一次;会议期间,邀请委员走进媒体直播室,与市民群众共话民生议题,是第一次;会议期间,分组进行提案审查,是第一次;七个县(市、区)政协主席集体亮相“基层政协主席谈政协”媒体访谈,也是第一次。 

  市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过程中的每个“第一次”, 展现的是我市政协务实创新的履职态度和工作作风,让政协委员和市民群众耳目一新。

      “这些都是市政协在发挥民主、集思广益,探索新机制构建平台,推进科学决策、推进履职取得成效的创新实践和尝试,今后,仍将加大力度,推动创新,不断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吴汉华的话坚定而又自信。

(刊于《梧州日报》2012年2月26日一版头条、《广西政协报》2012年3月1日二版头条)


上一篇:时代楷模黄文秀

下一篇:江风吹送笛声远

返回列表

二维码

本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