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梧州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理论研究
  • 党派工商联简介
  • 专题报道
  • 文史资料
  • 理论研究
  • 媒体报道
  • 规章制度
  • 政协知识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专门协商、协商民主作用
作者: 黄明德日期: 2021-09-13来源: 本站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这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工作的新使命、新定位、新方向。为此,必须要牢固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意识,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广泛反映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心的“大统战”作用,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围绕党政工作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民生工作大局资政献策、辅助决策的“智囊团”作用,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夯实民意基础,划出最大同心圆的协商民主作用。

一、增强人民政协委员的代表性、广泛性、先进性。一是夯实民主协商的民意基础,拓宽政协委员的民主界别,增加新阶层代表人士政协委员的比例。娱乐明星、“网红”等政协委员的数量不宜过多,适当增加底层人民和基层单位中的政协委员数量。二是增加高校教授、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和党外知识分子政协委员的数量。高校教授学者学历高、职称高、专业知识丰富,但参与社会服务、咨询、辅助决策的机会不多,应该给予他们更多机会,充分发挥其“智囊团”作用。中小学教师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接触底层生活和底层人民较多,喜欢关注和讨论社会民生热点和政治时事大事,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不妨给他们一个平台,发挥他们忧国忧民、建言献策的热情。自古以来,知识分子都是有家国情怀关心、国家社会大事的热心人群,要团结、关心、帮助、支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参政议政,为人民幸福、社会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众人商量”要突出“众”字,那就要在增强人民政协委员的代表性、广泛性、先进性这方面加大力气,做足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民主协商的机制制度。“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那就必要要建立起决策前和执行中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民主协商的专门机制制度。一是在事关社会民生、人民衣行住行、人民切身利益和人民群众幸福的问题上广泛征求意见,密切联系各界别、各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充分调研、充分讨论、充分民主协商,凝心聚力,找到最大公约数,得出最优解决方案,画出最大同心圆。二是增加定期召开“政党协商会议”“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等民主协商会议的次数。在涉及相关方面的议题上,建立和完善人民政协主席、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党外代表人士等列席党委常委会议、人大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的机制制度。三是各级基层单位和部门遇事要多商量,集合众人智慧,民主集中、集体决策,少一点“看着办”,多一点“商量着办”。四是建立和完善乡镇(街道)一级的政协工作机构,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配备一定人数的乡镇政协委员,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将政协组织向乡镇、村延伸。做到党政中心工作推动到哪,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就跟进到哪,积极为党分忧、为党聚智、为党聚力。

三、提高人民政协委员民主协商、参政议政的热情。建立参政议政、意见建议、社情民意的反馈制度,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让政协委员有更多的精神获得感和价值感,这样政协委员才有更多的动力来参政议政。加大对政协委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政协委员的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政协委员要自觉增强与自己所在界别的密切联系,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提高参政议政、社情民意、意见建议的质量水平。

四、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专门协商和协商民主中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七种形式,排首位的就是政党协商,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专门协商和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应加大对民主党派的管理、支持、引导和帮助,加大对民主党派成员和政协委员的教育培训,加强党委、人大、政府与各民主党派成员联系、沟通了解、协商,民主党派是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好助手、好参谋,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智囊团”作用。二是充分调动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热情,加大对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教育、统战教育和管理,发挥民主党派成员监督、反馈、引导社会和网络舆论的作用。三是重视民主党派优秀成员,及时提拔任用,充分信任,一视同仁,公平选拔任用。四是加强民主党派在民主协商前的充分调研,充分保障民主党派机关的调研经费,加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的团结联谊和联合调研,广泛凝心聚力。五是健全人民政协作为各级政党协商的组织机制,加强各级党委同各民主党派联合调研、联办协商活动。